正文

記者這碗飯(1)

其實誰都不容易 作者:陳澍


因為抽煙太多,如今看上去略帶40 歲的滄桑。Y 先生喜歡把自己的工作形容為“車間主任”,他手下的記者就是所謂的“碼字工”,每天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地把新聞產品給“碼”出來。好的產品貼上“獨家”或者“頭條”的標志,普通的就貼上“合格”,湊滿一個版面正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經(jīng)Y 先生簽字畫押的新聞產品越來越多,而他的煙也隨著難耐的職業(yè)性寂寞越抽越多。日報早上出版,所以通常編輯最忙的時候就是晚上的八九點鐘。遇到突發(fā)新聞,通宵達旦那更是家常便飯。也不知道從何談起,好像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茶葉和香煙自然而然成了日報記者和編輯的最愛。

Y先生如今還是單身,女朋友談過兩三個,似乎沒有一個愿意陪他守住這份職業(yè)性寂寞。如果說報紙的編輯還有時間喝茶抽煙,那么通訊社的記者常常會忙得好像連喘氣的機會都很難得。

我有一個同事,這里暫且稱他為L。L 先生年輕時曾是新華社駐中東地區(qū)的首席記者,他去伊拉克寫新聞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叫CNN 的電視頻道。L先生如今已是兩個兒子的父親,問他會不會鼓勵兒子將來也從事記者這個職業(yè),L 先生坦言:“我想還是做醫(yī)生或者律師比較好?!蔽覜]有問他為什么,因為我自己都能隨口說出很多個“因為”。

雖說不愿意看到子繼父業(yè),L 先生對自己的記者工作卻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充滿激情,實在是難得。L 先生說記者這碗飯是讓他“人老心不老”的關鍵。每天起來都預感有大事發(fā)生,即便沒有大事,至少每天也不缺新鮮事或者新奇事。你不僅經(jīng)常是第一個知道的,而且更令你感到驕傲的是你可能還是第一個讓全世界知道的。

當年毛澤東曾對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下達最高指示,稱新華社的任務就是“要把地球管起來”,如今這條標語據(jù)說在遍及全球的新華社分社辦公樓里還能找到。西方新聞界也經(jīng)常把記者喻為“無冕之王”,意思是說記者享有凌駕于社會之上的特殊地位。這些說法都表達了對記者這碗飯的肯定和尊崇。

我在大學里學的是經(jīng)濟學,畢業(yè)時全班只有我一個人成了一名新聞記者。有時候我難免會想,一開始就選擇吃記者這碗飯也許很大程度上是DNA 在作怪,因為我的父親也曾經(jīng)是一名記者,他的記者生涯最早可以追溯到他在北京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為毛澤東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拍攝紀錄片的“光輝歲月”。

父親當年是一名攝影記者,而我后來則成了文字記者。聽我媽媽講,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在桌上剪膠卷,我就在地上跟著撿他不要的“廢片”,然后收藏在一個如今已經(jīng)生銹的柯達牌(Kodak)鐵皮罐頭里,總是如獲至寶一般的興奮。也許正是出于這份天生對記者工作的親切感,畢業(yè)后我也就偶然中在香港俗稱叮叮的有軌電車帶有必然地吃上了記者這碗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