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0年代的散兵游勇(9)

我們經(jīng)驗里的時代 作者:孔見 王雁翎


為了改善與父親的關(guān)系,我和母親想盡了各種辦法,都沒能奏效。其中最滑稽的一次,是我買了一本郭沫若著作《甲申三百年祭》去討好他,反而更惹得他生了一場氣。說來也巧,有天我路過書店,看見柜臺里除了這些年從來不變的那些書以外,多了一個新面孔,也就是這本郭著,心里很有點兒驚喜:這會不會是一個對父親有利的信號呢?雖然我的年齡剛剛十七歲,可經(jīng)過五年的“文革”風(fēng)暴,多少有了見識,心里總為父親的政治前途擔(dān)憂,變得頗為敏感。要是這本書的出現(xiàn)真的意味著某種文化大環(huán)境的松動,父親說不定一高興也就原諒了我。

父親看見我,仍然黑著臉,叫他也還是不理。我把書掏出來,放在他書桌上,想借故跟他說說話。沒想到,他一看那書名,拿起來就給扔到字紙簍里,嘴上仍然一個字不說。我心中暗暗叫苦,又不知他何以對郭沫若如此不恭不敬。一直到好久以后,我才在他的一個老朋友那兒得知了緣由。父親早年在上海參與了左翼文人陣營,追隨的是與郭沫若甚是不和的魯迅先生。魯迅對郭沫若有一句著名而苛刻的評價“流氓加才子”,等于在弟子們中間給他定了調(diào),加之我父親是一個認(rèn)死理欠靈活的人,認(rèn)準(zhǔn)的事情不會輕易改變。我不明就里,在一個不恰當(dāng)?shù)臅r間,送給他這么一本不恰當(dāng)?shù)臅?,那還不是自找沒趣?

我跟父親的關(guān)系就這么僵持著,父親毫無松動的表示,讓我簡直覺得這輩子都只能這么僵持著,沒有和解的機會了。實際上我們之間的和解就在不久之后達成了,促成和解的契機竟是龍老師的死。

去了劇團之后,我一直想著去看龍老師,她為我去話劇團的事來我家,被父親說了那么重的一些話,讓她難堪不已,使我對她抱了深深的歉疚,可又怕見到她之后不知該說什么。表示感謝的話已說得太多,批評父親的話我又不敢說,磨磨嘰嘰地,終于沒有去成。也就兩個月之后,突然聽到一個悲慘的消息,龍老師在騎著自行車上班的路上,被一輛運紅磚的拖拉機撞倒,當(dāng)場身亡。聽說拖拉機司機在交警面前辯解,龍老師在他的車前邊,頭巾被風(fēng)吹開了,她突然松開一只手去抓頭巾,身子一偏就倒在了拖拉機的前輪子下。

我從劇團跑回家去,徑直跑進父親的書房,等不及他把目光從報紙上移開,就噼里啪啦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他,那口氣就好像他對龍老師的死負(fù)有責(zé)任。父親聽了半晌無言,然后說,你去送個花圈給她吧。這是他與我“斷絕關(guān)系”之后,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我們父女之間的冷戰(zhàn)從此結(jié)束,漸漸關(guān)系也修復(fù)如初。

我?guī)еㄈΦ烬埨蠋煹撵`堂去吊孝。龍老師的遺像掛在一面很寬大的墻上,照片上的龍老師神情有點兒呆板,沒有戴頭巾。我看來看去,覺得她肯定是一個蒙古族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