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桂冠——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肖像和傳略 作者:高莽


《桂冠》是我編纂的一部關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肖像和傳略的書,從2009年開始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連載,前前后后延續(xù)了兩三年之久。

諾貝爾文學獎從1901年開始頒發(fā),到2012年,前后111年,榮戴桂冠的人109位,來自39個國家。

這次出書我將原來發(fā)表的文章進行了大幅度的修訂:

增加了近年的幾位獲獎者;

全面補充了作品的內(nèi)容;

增加了獲獎者與中國的關系以及他們的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的情況;

將原來的畫像重畫了多幀,并增加了一些彩色畫像作為插圖。

諾貝爾獎是用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chǎn)設立的。

十九世紀,為了加快蘇伊士運河和礦山、鐵路的建設,諾貝爾發(fā)明了炸藥,得到廣泛使用,為此他也獲得了豐厚的收入。有一天早晨,他翻開《斯德哥爾摩日報》,報上居然登載了有關他辭世的信息,令他大吃一驚。原來是媒體將他在一次爆炸事故中被炸死的弟弟誤當成他本人了。有報道稱,諾貝爾發(fā)明的新型炸藥使得武器的殺傷力增強,于是戰(zhàn)爭中傷亡的人更多。諾貝爾大惑不解,他本以為自己發(fā)明炸藥是為了造福人類的和平建設,應該贏得公眾的崇敬,沒想到卻遭到許多人的質(zhì)疑和鄙視。他不愿背負這種惡名離開人世。于是在1895年,即他逝世前一年,決定設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獎項,并在遺囑里強調(diào)諾貝爾獎是為“人類幸福”而設。文學獎是其中的一項。

諾貝爾文學獎是歷史最長、國際影響最大的文學獎項之一。獲獎者多為各國精英,或由于獲獎而變成世界矚目的知名人士。事實上獲獎者并不見得都是文壇巨匠,恰恰有些文豪大師反而未能得到此獎,如托爾斯泰、左拉、哈代、易卜生、斯特林堡、康拉德、D. H. 勞倫斯、加西亞·洛爾加、卡爾維諾、布萊希特、里爾克等。但總的看來,雖有偏頗,還是比較公正的。

從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起,桂冠獲得者的態(tài)度也不盡相同:有的歡欣,有的意外,有的冷漠,有的拒絕,甚至有的因獲此獎而大難臨頭。

有人認為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1901年)應授予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事實上卻給了法國的蘇利·普呂多姆。此事招致以列維爾金教授為首的42位知名人士的抗議。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拒絕授獎給托爾斯泰的原因,是托爾斯泰對現(xiàn)行制度的批評態(tài)度。1902年、1903年、1904年,有人繼續(xù)提名托爾斯泰,但都被評委會以先前作出的決定為借口予以否決了。他們指責托爾斯泰仇視文化、國家、宗教和人類的一切價值觀。1906年又有人提名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在給芬蘭翻譯家葉爾納費爾特的信中說:“……懇求您不要讓他們授予我諾貝爾獎?!庇腥诉M一步推薦托爾斯泰為和平獎候選人,他在回朋友的信中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我之所以拒絕,是因為堅信金錢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p>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一再強調(diào):“我們唯一的標準是文學價值”,“我們獨立于國家之外”。他們的信條是:“警惕書商游說,警惕政客利用。”但又有評委稱:“獎是文學獎,但跟政治考慮巧合。當作家的選擇變得政治性,我們不能說這個獎不是政治性的?!?/p>

1958年,正值赫魯曉夫當政時,該獎授予蘇聯(lián)作家帕斯捷爾納克,在當局內(nèi)部掀起了一場重大的政治波瀾,他們硬說《日瓦戈醫(yī)生》是反蘇作品。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甚至將帕斯捷爾納克開除會籍,并威脅剝奪他的國籍,將他驅(qū)逐出國等等。迫于這種政治壓力,帕斯捷爾納克不得不謝絕了諾貝爾文學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