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從岳飛到于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岳飛被殺,不僅是陸游的傷心事,也是一個民族的傷心事。岳飛作為抗金名將,能文善武,既是一個軍事家,又是一個文化人,他的《滿江紅》壯懷激烈、浩氣長存?!叭γ麎m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正是讓人感慨的杭州人的“杭鐵頭”精神。
“杭鐵頭”是古往今來杭州人內在的一種精神品格:外柔內剛,不懼磨難,堅韌不拔,決不低頭!外人大多不知道,在吳儂軟語的后面,有這樣一種“杭鐵頭”精神。杭鐵頭,硬骨頭?!昂肌F頭!”錢學森面對記者,曾用杭州話拖長音念出這三個字,笑瞇瞇地說:我們杭州人頭硬,叫“杭鐵頭”。北宋杭州人沈括,是多才多藝的科學家、文化人,他孜孜矻矻執(zhí)著寫作《夢溪筆談》,成了“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夢溪筆談》里講到同時代的畢昇,通常也被認為是在杭州發(fā)明了活字版印刷術——搞科研終歸是需要堅韌不拔的精神的。
“杭鐵頭”的精神品格,深入民間,深入生活,從杭州小吃“蔥包檜”里可見一斑。杭城本土特色的小吃不算多,但有一種很有名,街巷里弄時有所見,它就是“蔥包檜”,里頭包的就是“油炸檜”——油條。當年杭城百姓,以面團捏成秦檜夫婦人形,入油鍋炸,稱“油炸檜”,也叫“油炸鬼”。
與岳飛“還我河山”一樣,生于杭州清河坊祠堂巷的明朝兵部尚書、“救時宰相”于謙,是杭州人至為驕傲的民族英雄。明英宗時,瓦剌入侵,發(fā)生了“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于謙率師二十余萬,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但英宗復辟后,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于謙青年時代寫下《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边@樣的“粉骨碎身渾不怕”,正是典型的“杭鐵頭”精神。
與岳飛、于謙并稱“西湖三杰”的明末抗清英雄張蒼水,是浙東義師的領袖,曾與鄭成功聯手作戰(zhàn)。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兵敗被清軍從寧波押解回杭途中,寫下了“國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guī)煛钡脑娖?,給西湖山水注入陽剛之氣,黃宗羲因此將張蒼水比作文天祥。
杭州歷史上的文化人,常以“杭鐵頭”精神為傲。1904年生于杭州的常書鴻,是“敦煌的守護神”,他自嘲是個“杭鐵頭”,決定的事堅決不再改。常書鴻是滿族人,出身于駐防杭州的旗人,但早已“杭州化”。而1869年生于杭州余杭的國學大師章太炎,更是一個典型的“杭鐵頭”。作為辛亥革命的元老,章太炎一生孤鯁,半世佯狂,雖經歷磨難,七次遭通緝,三次入牢獄,仍矢志不渝。他與《革命軍》的作者鄒容一樣,同為“革命軍馬前卒”。1903年,因刊載鄒容、章太炎的革命檄文,“蘇報案”爆發(fā),章太炎被捕,鄒容出于義憤自動投案,兩人在審訊庭上慷慨陳詞,繼續(xù)宣揚革命。力倡排滿革命的章太炎,極盡嬉笑怒罵之能事,其膽色是一般書生難以望其項背的。
魯迅曾回憶其師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勛章作扇墜,臨總統(tǒng)府之門,大詬袁世凱包藏禍心者,并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并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這是對“杭鐵頭”精神的最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