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大校園中的“浙江村” 4

大師遠去 作者:岳南


1922年后,蔣夢麟和胡適聯(lián)合起來,把教政分開,以校長治校。胡適是骨子里一開始就反對評議會,至此達到了他的目的,評議會成為空的,取消了教授治校。

——沈尹默這篇題為《我與北大》的回憶文章,寫于1966年1月,那時正是胡適在大陸被打翻在地并被踏上一萬只腳,徹底批倒批臭的晚期,以及“文革”風暴到來的前夜,沈所說的事實到底有多少真實性,因缺少看得見摸得著的證據,尚難定論。盡管沈氏以當事人的身份和口氣述說歷史,但就文風而言,已有些“大批判”模式和意味了。從胡適一生的性格、為人處事和生活作風來看,要說他剛踏進北大門檻,腳跟未穩(wěn),就顯示出“張牙舞爪,任何人都不在他眼中”等等驕橫霸道的惡行,恐怕難以令人信服。即是胡適真的露出“張牙舞爪”的丑惡面目,也應在他“暴得大名”之后,否則哪有本錢在浙江派把持的北大校園招搖過市,目中無人?有什么“牙”可張,又有什么樣的“爪”可舞?既然要舞,在北大這個場子里就非得有一點真功夫不可,不要說練就一身如同金庸武俠小說中鷹爪神龍功的法術,至少也要有個就地打滾翻跟頭的本事。否則豈不像鄉(xiāng)下跳大神的郎當懶漢,丟人顯眼,自討沒趣?至于說胡在演講前跑到琉璃廠舊書鋪買本什么書,胡亂裁裁剪剪,就可登臺獻藝,則更顯得有些離奇。若果真胡適有這樣的功夫,也真算得上是一個奇才,應當引起人們分外敬佩——因為許多教授在家中憋悶十幾天一個月甚至一輩子,準備的演講稿都很難找到知音和對自己欽佩的聽眾,而胡適演講,則由最初的小禮堂改為大禮堂,又改為更大的禮堂,一路下來,聽者云集,充屋塞堂,能不為奇乎哉?

除了這些死無對證的捕風捉影之事外,沈氏所說看似有鼻子有眼的胡適、傅斯年在“五四運動”之后,要把北大南遷“拆臺”之事,也令許多后人一頭霧水,并提出了種種質疑,有關這一段歷史的研究專家如耿云志者,就干脆認為這一說法是胡言亂語,“純屬子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