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術(shù)(一) 1

國術(shù) 作者:張軍


公元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六月六日。民國大總統(tǒng)袁世凱在全國一片“倒袁”聲中一命嗚呼,帶著他沒有做完的皇帝夢去見了先人。

副總統(tǒng)黎元洪做了民國第二任大總統(tǒng),手握重兵的參謀總長段琪瑞升任內(nèi)閣總理,蔡鍔、唐繼堯的護國軍留在西南,李烈鈞的護國軍在廣東站穩(wěn)了腳跟,馮國璋、曹錕等袁世凱舊部也撤軍回到駐地,宣布獨立的各省又發(fā)電表示取消獨立擁護中央。一場幾乎燃遍全中國的戰(zhàn)火這才平息下來。

雖然全國鬧得沸沸揚揚,打得轟轟烈烈,北京城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市井百姓,還是照樣不緊不慢的過著生活。北京城的書場茶館仍是紅紅火火,茶客如流。黃掌柜家的“客來香”書館照舊每日雞叫二遍就打開了門,伙計搬了梯子把寫著“客來香”三個金字的招牌擦得亮亮的,收拾了桌椅板凳,擺好了茶具香茗,然后在書館兒立個“口”字招牌,這就算開業(yè)了。

老北京的書館一般早晨是沒有客人的,只有到了上午十點鐘才開場迎客,到了下午兩三點才開場說書,但在天快放亮還沒亮的時候仍有一筆生意可做。那就是瓦木匠、裱糊匠、打鼓的、拉車的這些個人會在這個時候來茶館小聚一下。每人沏上一壺茶,各自給茶錢,談?wù)勄耙惶斓纳猓涣饕幌逻@些天的行情。這個時候的茶錢最便宜,茶葉當然也是最差的。一般是用別人喝過的剩茶葉都收集起來,倒在一個竹筐里,專門用槐角水浸泡后曬干,再用茉莉花一熏蒸,仍舊賣出來喝。好在手藝人圖得只是個便宜,并不講究這個。不同行業(yè)的人在不同的書館茶社小聚。但凡愿意做這個生意的書館茶社,早晨就在書館兒門前立個“口”字招牌,以作招徠。

黃掌柜的“客來香” 就在東安市場的大馬胡同路北。前面勾連搭建六間朝陽大瓦房,外邊一圈用竹子編的籬笆墻,上支下摘的窗戶,二十幾張八仙桌,既干凈、又敞亮。大堂正中有個磚砌的說書臺,說書臺兩旁柱子上掛著一副木刻的對聯(lián):“廣軼事見聞水凈花明饒雅趣,慶同人快聚茶初香半滌塵襟”。

門面房的后面是個四合院,院中搭有罩棚。和門面相對的是過廳,過廳兩側(cè)的廂房和過廳后面的后堂設(shè)“雅座”,大罩棚下設(shè)“散座”。夏季茶客們在罩涼棚下乘涼品茗,冬季罩棚四面罩上面布簾子封閉起來,院內(nèi)生起火,整個茶館內(nèi)暖意盎然。再往后過一小山墻又是一個四合套院,伙計們住東西廂房,北房五間,三正二耳,是說書先生和茶客留夜的地方。南房有四間,是掌柜自己的住處。

東家黃掌柜早早的凈了臉,漱過口,穿一身三藍鐵線夾衫,外套棗紅色珠地鐵紅馬褂,足蹬尖口黑緞鞋,走出了后院,看著伙計把店里店外收拾齊整,然后便站在門外迎客。

雖說“客來香”每日清晨的第一批客人,不過就是些來喝“槐角水泡過的茶葉”的拉車車夫,但黃掌柜活了四十三歲,做了三十年生意,一直信奉“再小也是生意”,“頭單生意好,一日生意紅”。所以每日清晨開門,他一定要親自來迎第一批客人。

“馬老板,李老板早啊?!?/p>

“不早沒飯吃啊,黃掌柜不是也一樣早么?您生意可是比我們做得大啊?!?/p>

“唉,拿我說笑話了不是。里邊請!”

幾個拉車的車夫和黃掌柜打過招呼,徑直走到茶桌要茶水,然后便抓緊時間談?wù)撔┬袃?nèi)之事?!?/p>

拉車的不比平常無事喝茶的閑客,只一會兒功夫車夫們便三三兩兩的來齊了,都是平時再熟不過的臉,黃掌柜看看人都齊了知道再不會有客來,便要收腳走回去。臨轉(zhuǎn)頭時冷眼向東一瞟,卻見東邊斜對面仁義軒書館的兩個伙計拉拉扯扯推出一個人來,嘴里還罵罵咧咧的,聲音不是很大,隔著又遠,所以聽不大清楚。只聽到幾個字順著傳過來,隱約是“我們掌柜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