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俄國皇后的吊唁儀式上 1

大清公使曾紀澤 作者:馮惠明


給朝廷的奏折“敬陳管見”以絕密件發(fā)回以后,曾紀澤即著手起草另一份奏折:建議皇太后皇上減免崇厚罪行,在中俄和談之前創(chuàng)造一種和解的氣氛。正當他醞釀構(gòu)思之際,恰好收到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從天津拍來的密電:

威使傳英君命,商請為崇減罪,現(xiàn)尚未奉明旨,似應(yīng)稍遲赴俄,或向英法外部一商。

這封電報的意思很明白,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奉英女王之命,在中國已開展活動,勸中國政府減免崇厚的罪行。威妥瑪必定是先會見了李鴻章,向中國發(fā)出了信號。英國人采取的行動,倒是與曾紀澤不謀而合。但使曾紀澤不解的是,為什么英國人此時充當說客,而且由駐華公使出馬游說中國高層官員,難道他們已和俄國串通好了嗎?如果沒有,他們此舉又意欲何為呢?應(yīng)當摸清他們的意圖。曾紀澤想。

于是他請湘圃把馬清臣叫來。

“清臣,你先看看李相發(fā)來的電報,然后談?wù)勀愕目捶ā?rdquo;說罷,把電報譯稿交給清臣。

馬清臣反復(fù)看了電報,沉思起來。他知道,侯爺把他叫來是要他幫助分析英國政府在崇厚問題上的態(tài)度和目的。自從曾紀澤接任公使以來,他已經(jīng)不是一個簡單的英文翻譯官,而是公使的一個得力助手和參議。每當侯爺有重要的交涉之前,總要向他咨詢,可以說他在使館占據(jù)的位置,是極重要的,而他最感到欣慰和幸福的,是全館上下都把他當做“自己人”,對他絲毫“不見外”,這當然完全得益于侯爺?shù)男刨?,他從?nèi)心感激侯爺。

曾紀澤見馬清臣沒有立即回答,便把自己最擔(dān)心的問題先提了出來:

“英國出面游說,是否和俄國達成了默契,最后聯(lián)合逼迫中國作出讓步呢?”

“我看不會。”清臣搖搖頭,“雖然我只是跟英國外部的低級官員有來往,高層決策者的意圖尚不得而知,不過我以為,英國向來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fā)考慮問題的,不可能受俄國人的指使和擺布。這次威妥瑪采取的行動,可能是為了促成和談。和談成功,對英國有利而無害。相反,假如中俄不能坐下來談判,或和談破裂而發(fā)生戰(zhàn)端,英國猜測中國在新疆有左相統(tǒng)帥十幾萬精銳軍隊抵抗俄國軍隊,不會落敗,甚至有可能用武力一舉收復(fù)伊犁全境。但中國北部和東北恐未必能抵御俄國進犯。一是沒有統(tǒng)兵將帥,二是內(nèi)地可調(diào)精兵不多。戰(zhàn)端一起,松花江流域乃至整個東北有落入俄國人手中的危險,再加上遠東海軍基地的太平洋艦隊現(xiàn)正伺機越過日本海,隨時可逼近渤海灣,威脅天津北京,要挾朝廷。那時俄國人將攫取的利益可能更大更多。這是英國人所不愿看到的。所以,英國出面要求中國政府寬恕崇厚,促進兩國坐在談判桌上,是符合英國利益的。我分析英國和俄國事先達成針對中國的默契,可能性很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