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吝嗇與慷慨的兩端(3)

最藝術(shù),最民國 作者:潘劍冰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故事,就武斷地認(rèn)為齊白石是一個錙銖必較、摳門絕頂?shù)娜?,那么下面的事實卻又告訴我們一個截然相反的齊白石。

20世紀(jì)50年代初,黃苗子第一次跟著李可染去見齊白石,臨分別時白石老人顫顫巍巍地從口袋里掏出二元人民幣,一人一元。黃苗子正要推辭,李可染悄悄地對他說:“這是老師的規(guī)矩,如果不要,他會生氣的?!秉S苗子只好恭敬不如從命,此后他去齊家經(jīng)常獲賜車錢。當(dāng)年的一元人民幣可不比當(dāng)今,50年代國內(nèi)一克黃金的收購價也不過三四元錢。

齊白石偶爾也會到學(xué)生的家中去走走。據(jù)他的關(guān)門弟子許麟廬回憶,有一次老師到他家了,那天正好他的妻子生下了兒子小九,老人知道了很開心,馬上拿出十塊錢給剛出生的小孩子當(dāng)見面禮,另外還拿出五塊錢給保姆,許麟廬感嘆:“那時候十塊可不得了啊?!?/p>

齊白石盡管賣畫的時候很“雞賊”,但是他對于自己的學(xué)生和朋友卻從來不吝惜自己的畫,常常慨然相送。1935年,日本發(fā)動華北事變,齊白石所任教的國立北平藝術(shù)??茖W(xué)校被迫于5月停辦,臨別時齊白石讓弟子們各自說出所喜愛的花鳥蟲魚,贈每人一幅畫作紀(jì)念。胡翹然喜歡荷花,白石老人立即很高興地為他畫了一幅中堂荷花,畫面題“出淤泥而不染”,上款書“翹然弟子囑”,下款具名后加蓋了雙章——“白石”、“齊璜”。幾十年之后,胡翹然回憶起當(dāng)年的場景,仍然激動不已。

另據(jù)黃苗子所述,有一次他去拜訪白石老人,在齊家門口碰到一位郵遞員,他知道黃苗子是來見老人的,便托他將信捎帶進去。這是一封老家的來信,老人坐在他的破長藤椅上將信讀完,樣子十分高興,起來后盯著黃苗子看了一會兒,顫顫巍巍地從腰間摸出大柜的鑰匙,打開柜門,拿出很多卷畫,對黃說:“你挑吧,挑一張你最喜歡的,我送給你?!秉S苗子選了一幅“蝦”,齊白石在上面寫了兩行跋語:“八十九歲之白石老人,久客京華,夢也思家。時值苗子弟攜予親人書至,此謝之?!睂懲?,不容分說就將畫交給了黃苗子。

白石老人的溫暖,有時候會愛屋及烏。他去許麟廬家里,看見許麟廬的大兒子,問他:“你喜歡畫嗎?”許家老大說喜歡,老人又問他喜歡什么呢,答說青蛙,老人當(dāng)場就用許麟廬的筆墨畫了一張青蛙送給許家老大。

對于自己的朋友和學(xué)生,齊白石不僅不吝惜自己的畫,也從來不遮掩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張大千的老師曾熙平時寫字都躲到樓上去,非得意門生不準(zhǔn)隨侍旁觀,因此即使是他的學(xué)生也沒有幾個能夠得其真?zhèn)鳌6资先俗鳟媴s從不避人,對于求學(xué)的后生更是傾囊相授、毫無保留。如果說畫技是齊白石最值錢的東西,那么他對于這最值錢的東西恰恰是最慷慨的。

最值得我們景仰的是,白石老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從來不因為錢財而出賣自己的人格,這份情操至今仍然熠熠生光。

1917年,五十五歲的白石老人曾在北京自寫一作畫刻印告白(□代指原稿缺去的字):

余年來神倦,目力尤衰,作畫刻印,只能任意所之,不敢應(yīng)人示□□教。余所不為者,諸君子□□□難。

作畫不為者:像不畫,工細(xì)不畫,著色不畫,非其人不畫,促迫不畫。

刻印不為者:水晶玉石牙骨不刻,字小不刻,石小字多不刻,印語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石丑不刻,偶然戲索者不刻,貪畫者不歸紙,貪印者不歸石。明語奉聞!

那個年頭齊白石剛到北京,由于他畫風(fēng)走的是青藤、八大冷逸一路,在京城乏人問津,連溫飽都成了問題。幾年后,在后來成為白石弟子的李苦禪眼里老師還只是“一位不太出名,卻很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老畫師”。直到六十歲,受陳師曾啟發(fā),齊白石自創(chuàng)“紅花墨葉”的一派,“衰年變法”的成功才使得他在京城聲名鵲起。

然而,即使在困境中,齊白石也不肯放寬自己的人格標(biāo)準(zhǔn)。在那樣一個年代,藝術(shù)家往往是權(quán)貴眼里的玩物,藝術(shù)從屬于權(quán)力與金錢,為了生計沒有幾個人能不折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