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摯愛(4)

光的喜劇 作者:袁潔


不知道“攝影是一種隱喻”這一說法是誰最先提出來的,但這已經(jīng)成了許多人描述攝影特性的普遍認(rèn)知?!半[喻”從字面意思來說是指“暗藏的寓意”。對于《神諭之夜》中的理查德而言,摯愛之人的照片意味著被自己封存起來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曾被他有意無意地回避著,淹沒在現(xiàn)實生活的瑣碎里。如何勇敢地緬懷逝去的親人,或許對于活著的人而言更意味著一種智慧和勇氣。

死亡,是一個未來時態(tài)的文學(xué)性詞匯,只要自己不親身經(jīng)歷則意味著永遠和己無關(guān),而觀看摯愛之人的照片時,攝影會殘酷地將死亡拉入人們的頭腦之中。我記得小時候,我的母親曾給我看過一張她的老照片,那是她和另外一個女人的合影,照片中她們兩個人都穿著80年代標(biāo)志性的喇叭褲,腳踏細帶的高跟涼鞋,雖然照片是黑白的,我卻仿佛看到了喇叭褲是淡藍色的,高跟涼鞋是乳黃色的。照片中的母親很瘦,被燙過的大卷的頭發(fā)讓她顯得異?;顫娔贻p,那是一個我不曾知道的母親,或者說,是另外一個母親,一個我記憶之外的母親。而最讓人吃驚的是,觀看這張照片時,母親告訴我照片。那個與她合影的阿姨是她當(dāng)年最好的朋友,但在6 年前得病去世了。對于當(dāng)時的我而言,“死”是一個莫名其妙的詞匯,它非常概念,也很書面,但聽到這句話后我還是被這種抽象的感受所擊中。我想母親或許也會在不具體的什么時光里悄然離去,猶如當(dāng)年她的這位朋友一樣,而我或許也會像母親這樣,在她逝去后的某一天,拿著這張她昔日的照片,為生者講述……此情此景猶如一種不可遏制的魔咒,又好似輪回。瞬間,我覺得自己手上的這張照片異常沉重。我們有時在事情發(fā)生前就對此事有所預(yù)知,即便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即便我們根本就不愿意知道。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那個渾渾噩噩,沉溺在車庫里反反復(fù)復(fù)看著自己父母和姐姐照片的理查德,在發(fā)現(xiàn)那十二張照片之前,我雖已經(jīng)對自己的命運有一個書面化的抽象認(rèn)識——就好像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會和大部分人一樣,平凡的活著并最終離去。所謂“活著”無非是一個漫長的,偶爾夾雜著快樂的存在狀態(tài)——這種對人生的界定是如此籠統(tǒng),以至于根本等于不知道,而這種不夠深刻的自我認(rèn)知很可能來自于懦弱的逃避,我們并不想知道所有我們本來就應(yīng)該知道的事情。直到有一天,當(dāng)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多年前在一次生日宴會上自己和家人的留念照片后,我才突然覺得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和這些親人一樣,只存在于照片之中,成為他人的一段記憶,只能是一段記憶而已。而當(dāng)我多情地想要回憶此生時卻什么也想不起來,無法用一個詞、一句話、一篇文章、一本書、樂符、繪畫,或者任何形式來總結(jié)和概括。每一段具體的時光都離我而去,我對自己本就注定的未來感到恐懼,更對自己如何成為今天這樣一個“我”感到迷惑。這種情感或許一直隱喻在生命的諸多表征之中,是摯愛之人的照片,瞬間塑造(或者是激發(fā))出了另外一個我,讓我?guī)е赂?,站在被自己遺忘的那份真相面前。

在2009 年12 月7 日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頒獎典禮上,獲獎?wù)吆账っ桌眨℉erta Müller)在演講詞里講述了一個有關(guān)她家人的影像故事:

我的外公外婆還有一個兒子叫馬茨。20 世紀(jì)30 年代的時候他們把他送到提米蘇拉去學(xué)習(xí)商業(yè)。那個學(xué)校里有德國來的老師,是真正的納粹。馬茨可能一面受到商人的訓(xùn)練,而更主要的是被培養(yǎng)成一個納粹分子,按部就班地洗腦子…… 我的外婆在抽屜最深處保存了她兒子馬茨的兩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