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菀初見納蘭公子,正是在盧夫人亡故的第二年。因此,她從來都沒有見過納蘭公子歡樂的模樣。他的笑容里,永遠(yuǎn)含著一抹隱不去的悲戚,就像月亮上的陰影。
沈菀常想盧夫人真幸福,她死在最年輕、最美麗、最歡愛的日子里,從此生命定格于二十歲,再也不會蒼老,永遠(yuǎn)沒有色衰愛弛、恩盡情絕的一日。在她生前,曾得到納蘭公子最初和最好的愛情;在她死后,又得到他那么深沉強(qiáng)烈的思念。他為她寫了多少斷腸詞句,賺取了多少不相干人的眼淚和嘆息。
七年中,沈菀一邊學(xué)習(xí)歌舞,一邊苦讀詩書。從前父母健在時,曾教過她讀書寫字,她生性聰明,凡詩書過目不忘,又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很快學(xué)會了作詩填詞。然而但凡表演,她卻只肯彈唱納蘭詞,從不以自己的筆墨示人。
沈菀不便再問,卻從此更上了心,著意收集與納蘭有關(guān)的一切消息。在一些達(dá)官貴人的宴演中,她抱著姐姐們的衣裳包兒站在人群后,遠(yuǎn)遠(yuǎn)地看著他,只見他雖是應(yīng)酬有禮對答如流,那雙深潭一般的眼睛里卻并無一絲歡容。
那天淥水亭之會上,她多么快樂,諸多歌女舞姬眾星捧月般簇?fù)碇?,連水湄的夜合花也不及她嬌艷。她談詩論詞,揮灑自如,明明心里對公子敬若天神,卻忍心地肆意批評納蘭詞;而他是多么謙遜、寬和,稱贊她是他的“一字師”,給予她的歌舞極高的評價,為她改名作“沈菀”,分明視她為紅顏知己。
從淥水亭回來,她有了新的名字,便也以為有了新的人生。她以為所有的努力都終于有了答案,所有的期待都得到了回報。她滿懷熱望地等待,等待再一次為他起舞,等待終于在他臉上看見只為自己而綻放的歡顏——然而,她等來的,卻是他的死訊。
怎么甘心!怎么忍心!怎么肯!
沈菀跳下床,從箱子里找出那件香云紗舞衣?lián)Q上,又取了一把羽扇充作夜合花,開始在房中慢慢地旋轉(zhuǎn),撩手,俯身,如嬌花映水,弱絮隨風(fēng)。
“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那天在淥水亭宴演,她跳的正是這支舞,然而此刻的心情,與那天有多么不同。淚水像花瓣一樣飛落,她轉(zhuǎn)得越來越急,仿佛要把整個生命在旋轉(zhuǎn)中抖落,直至筋疲力盡。
不是說“合歡銷忿”嗎?為何沈菀胸中塊壘難消?不是說“紫菀還魂”嗎?為何公子英魂早逝?
月光漸漸朦朧,一陣風(fēng)過,拂進(jìn)幾絲雨滴來,那是天在哭。天哭得越來越大聲,越來越放肆,雷聲號天泣地,閃電捶胸頓足,狂風(fēng)扭曲著身子不依不饒,終于連帶著清音閣的回廊層樓,梁柱門檻,每一扇窗欞,每一塊磚瓦,都開始跟著哭號。
然而,它們卻不許她哭——就像老鴇說的,尋死覓活,她還沒有資格!
雨聲漸息,一道閃電卻破窗而過,將沈菀心中照得一片澄明。
如果生命的意義不能用于期望,那就只能用于尋找——她誓要尋找一個答案,關(guān)于他的一生,關(guān)于他的猝死,她要為他、也為自己,尋找一個圓滿的答案。她不相信納蘭公子真是因為寒疾而死,他有大好的前途,如花的美眷,怎能就這樣輕易撒手,斷然拋開?
沈菀在這一刻下了決心,再一次決定了一生的路:從今天起,她的生命有了新的任務(wù),那就是,要找到納蘭之死的真相,為他雪冤復(fù)仇!她來不及在他生前與他常相聚首,卻可以在他死后與他息息相關(guān),唯其如此,活著,才有意義。
這是紀(jì)念他的惟一方法,也唯其如此,她才有勇氣繼續(xù)活下去。
待結(jié)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都命薄,再緣慳、剩月殘風(fēng)里。清淚盡,紙灰起。
沈菀仿佛聽到有人輕輕嘆息,轉(zhuǎn)過身來,便看見納蘭公子站在窗前,窗外的風(fēng)鈴一下又一下細(xì)碎地響著,似有還無。她一點(diǎn)也不怕他,向他遙遙地伸出手,說:“我知道你是死了,你死了,倒肯來看我了么?”
他微笑著點(diǎn)頭,笑容再無哀傷。她仰望他,如望神明,心里有說不出的凄苦,卻偏偏粲然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