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卿珍重報流鶯(6)

一閃燈花墮 作者:西嶺雪


注一:

葉赫那拉,亦作葉赫納喇,世所聞名的慈禧,也是這一族的后裔。查《中國歷代后妃大觀》中,清朝歷代皇帝嬪妃中皆有“納喇氏”,本文中之納蘭碧藥,原型來自康熙帝惠妃娘娘:

“納喇氏,郎中索爾和的女兒,生年不詳,清圣祖玄燁的妃子。納喇氏初入宮,立為庶妃。1670年(清康熙九年)生皇子承慶,早殤,時納剌氏年約18歲。1672年,生皇五子胤禵,因康熙帝的前四子已死,胤禵稱為皇長子。但由于納喇氏為庶妃,不得立為太子。胤禵一心想奪嫡,被康熙帝識破,囚禁于宮中,至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死,時年63歲。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冊立納喇氏為惠嬪。1682年初(清康熙二年年底),進為惠妃。1732年(清雍正十年)死,時年約80歲。”

《永憲錄》中載,,惠妃葉赫納喇氏是明珠的妹妹,納蘭性德的姑母。但今人已考證出,這是錯誤的。據(jù)前文,惠妃乃索爾和之女,而索爾和又為德爾格勒之子。與明珠之父尼雅哈為兄弟,同為金臺石之子。故而,惠妃與納蘭容若應為從姐弟。

注二:

《圣祖實錄》載:康熙三年甲辰(公元1664)三月,明珠升內務府總管。

注三:

關于《通志堂經解》,由于乾隆皇帝對這部書署名“納蘭成德校訂”存有異議,故成三百年懸案。

乾隆五十年五月二十九日頒布上諭曰:“朕閱成德所作序文,系康熙十二年,計其時成德年方幼穉,何以即能淹通經術?向時即聞徐乾學有代成德刊刻《通志堂經解》之事,茲令軍機大臣詳查成德出身本末,乃知成德于康熙十一年壬子科中式舉人,十二年癸丑科中式進士,年甫十六歲。徐乾學系壬子科順天鄉(xiāng)試副考官,成德由其取中。夫明珠在康熙年間,柄用有年,勢焰熏灼,招致一時名流,如徐乾學等互相交結,植黨營私。是以伊子成德年未弱冠,即夤緣得取科名,自由關節(jié),乃刊刻《通志堂經解》,以見其學問淵博。古稱皓首窮經,雖在通儒,非義理精熟畢生講貫者,尚不能覃心闡揚,發(fā)明先儒之精蘊。而成德以幼年薄植,即能廣收博采,集經學之大成,有是理乎?”

首先,這里面乾隆對納蘭成德的年齡理解是有錯誤的,因為康熙十二年時,容若已經十九歲,而非十六歲,可見大臣做事之馬虎。乾隆連納蘭的年齡也查考不清,就斷言此書為徐乾元捉刀,未免自大。

納蘭成德對于《通志堂經解》的作用,此前已有多位學者考據(jù)查證,認為納蘭至少是該書的倡導者、資助者、參與者,書中注明“納蘭成德校訂”,毫不為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