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無法相信我眼中所見?!保?)

后9·11時代的恐怖片 作者:阿維娃·布瑞夫 山姆·J.米勒


我所感興趣的并不是恐怖電影的發(fā)展如何迎合了我們的期待,而是主流媒體報道9·11的方式與恐怖電影表現它的方式之間的差異??_爾·克洛弗斷言,恐怖電影“并不僅僅只是在形式上帶有受壓迫的弱者的特征,而是這一流派本身就是受主流電影所壓制的弱勢群體”。過去對9·11相關恐怖片的研究通常都集中在與主流媒體對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報道方式進行對比。我對恐怖電影的研究則基于對一個新領域的對比:紀錄片、藝術片等對9·11的闡述。在下文中我將論證恐怖電影揭露了一個現象:對于9·11恐怖襲擊事件的主流闡述原本出于保護觀眾的目的,但這卻產生了一個尚未被解決的認知難題。

《后9·11時代的恐怖片》中的其他文章都喜歡探討恐怖片是如何對9·11進行隱喻的,而本文則將研究那些直接涉及9·11恐怖襲擊事件的電影,比如保羅·格林戈拉斯的《顫栗航班93》(United 93,2006)、奧利佛·斯通的《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2006)、邁克爾·摩爾的《華氏9·11》( Fahrenheit 9 /11,2004)以及吉迪恩和儒勒·諾代所拍攝的紀錄片《9·11》(9/11,2002)。

盡管這些電影的風格和取材手段截然不同,但是它們在表現 9月11日曼哈頓的場景時,卻無一例外都采取了相同的視覺表現手法。我將會討論這些影片是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如音軌、視點鏡頭、手持攝像機,甚至是更為驚人的黑屏畫面,以此來表現 9·11原本難以呈現的方面以及影片如何運用更易呈現的事物(如具有英雄氣概的消防隊員,驚詫的目擊者和燃燒的大樓)來側面表現人類傷亡的場面。隨后,我將會具體分析兩部恐怖電影——馬特·里夫斯所拍攝的《科洛弗檔案》( Cloverfield,2008)和吉姆·米柯導演的《桑樹街》( MulberryStreet,2006)。盡管它們對于 9·11的表現手法各不相同,但是這兩部電影卻都揭露了主流報道方式所掩蓋的內容,并且也揭示了其掩蓋真相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