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墻 第一章 28

尋路中國 作者:海斯勒(Hessler, Peter)


“每天五袋方便面,”他回答。

我不能確信,是不是我沒有聽清楚,于是我讓他再說一遍。“五袋,”他說,“你在這兒呆一下,會看到他們送過來的。”

“那你們?yōu)槭裁匆蛇@樣的活兒?”

“不干就得不到政府發(fā)的救濟,”他說,“我們這兒剛鬧過干旱,天太干,玉米種不下去。我們根本就沒種玉米。今年秋天,我們只能收點土豆。政府給我們發(fā)了點玉米作為救濟,但是只有我們挖了樹坑,他們才肯發(fā)救濟。”他繼續(xù)說:“我們村里多數(shù)人都反對這個項目,因為耕地被占去了四分之三。我們本想在這樣的地方放牧,但政府說這個地方需要保護。保護,保護,保護——我們聽到的,就是一句句口號。”

其他人低聲咕嚕著表示認可。“你知道有這么一種說法: 山高皇帝遠,”這位年輕的農(nóng)民說道,“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坐的位置那么高,他們當(dāng)然不知道下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邊的人也不知道上面的領(lǐng)導(dǎo)到底怎么說的。最大的問題在于地方上的干部——把這些東西中飽私囊的,就是縣里面的干部。”他指了指那刷著標語的明代城堡。“我們看見過世界銀行的官員們坐車前來視察工作,但我們沒法同他們說話。縣里面的領(lǐng)導(dǎo)不讓我們說啊。其實,我也不知道‘世界銀行’是什么東西。我只知道它跟投錢有關(guān)。他們坐著轎車來這里,我們很想把他們的車子攔下來,但車子從來沒有停留過。他們只給我們講一些口號: 保護耕地,退耕還林。”

他說的那句話——山高皇帝遠——我在中國哪兒的農(nóng)村都聽到過。人們一致認為,問題出在地方上,高官們是誠信的,正派的,極少有人對這個制度的核心表示不滿。他們不明白,這種必然性來自地質(zhì)條件的惡劣。對丁家這樣的村子來說,山高工廠遠——他們沒有辦法同沿海地區(qū)的經(jīng)濟展開競爭,即使是運作得最好的植樹運動,對這個地方的影響也十分有限。這個年輕人告訴我,當(dāng)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丁家有兩百多人,現(xiàn)在只剩下八十多口。這跟我在北方地區(qū)聽到的情況十分相似——每個村子的人口都在減少。“我也要出去找工作了,”他說,“但我還有個小孩,父母親也留在家里。我最終肯定會出去,但可能要在家里多呆一段時間。”

我告訴這個年輕人,有人帶我去過別的村子,那兒的村民們對世行的項目是非常支持的。

“也許有的地方拿到了錢,種上了樹,見到了效益,”他說,“但是,我們這兒沒有。你看這山坡——好一點的東西都長不起來,因為表層土都讓他們給弄走了。他們把好一點的表層土放在了靠近公路的地方,種點什么東西,看上去好看些。完全是作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