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我再討論細節(jié),現在我們要專門談談這項研究得出的兩個關鍵結論。其一,準確的預測是可以做到的。有些人,例如比爾·弗萊克,絕對具有洞察未來的能力。他們不是能夠看到未來數十年的宗教導師或者祭師,但是他們掌握了一種實實在在的可評估的技能,通過它來判斷高風險事件在未來3個月、半年、1年或者1年半的發(fā)展趨勢。其二,這些超級預測家為什么如此出類拔萃?原因絕對和他們的身份無關,而是與他們的方法有關。洞察未來的能力并非天賜的神秘稟賦。它是獨特的思維方式、信息搜集方法和不斷更新觀念的產物。任何腦子不笨、喜歡思考、意志堅定的人都可以學習和培養(yǎng)這樣的思維習慣,他甚至完全可以從簡單的課程入手。有一個研究結果特別讓我驚訝,那就是,一份涵蓋《摩西十誡》中總結的某些基本觀念(本書將會探討這些觀念)的教程就能產生明顯的效果。它的閱讀時間只需要大約60分鐘,但它在一個賽季中能提高近10%的準確性。是的,10%聽起來也許不多,可是獲得這10%不需要什么成本,而且,絕對不要忘了,預測能力保持長期小幅進步,累積起來就可觀了。我和亞倫·布朗談過這個話題,他是一位華爾街老牌作者,也是擁有超過1000億美元資產的對沖基金公司—AQR資本管理公司的首席風險官。“10%的進步不是很明顯,因此難以察覺,”他說,但如果持續(xù)下去,“它就能讓你成為生存下來的長期贏家,而不是隨時都有可能破產的家伙?!蔽覀兒芸炀鸵岬降囊晃皇澜缂墦淇伺仆婕彝耆澩@樣的觀點。她說,大牌選手和業(yè)余選手的差距在于,前者知道賭注勝算為六四開與四六開的差別。
可是,如果僅僅通過評估就能提高預測能力,如果預測能力提高后能帶來可觀的回報,那么,為什么評估不是標準做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些事情我們確信自己了解,其實并不了解,例如托馬斯·弗里德曼是否是一位準確率高的預測師。我會在第二章探討這種心理。幾個世紀以來,它阻礙了醫(yī)學上的進步。當外科醫(yī)生最終認同他們的經驗和學識不能作為判斷某種治療手段是否有效的可信依據時,他們求助于科學實驗,醫(yī)學終于開始突飛猛進。在預測領域,需要爆發(fā)一場同樣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