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于預測的預測(1)

超預測:預見未來的藝術和科學 作者:【美】菲利普·泰洛克 丹·加德納


也許你認為預測是毫無希望的過時之舉。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嗡嗡作響的強大計算機、晦澀的算法和大數(shù)據(jù)構成的時代。我所研究的預測,其核心是主觀判斷,即人們思考后得出結論,別無其他。現(xiàn)在難道不正是結束這種草率的推測行為的時候嗎?

1954年,才華橫溢的心理學家保羅·米爾(Paul Meehl)寫了一本小冊子,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他回顧了過去20次研究,在這些研究中,見多識廣的專家對一些事情做出預測,例如一位大學生是否能在大學里取得成功,一名假釋犯人會不會重返監(jiān)獄。研究表明,他們的預測準確性甚至不如某些簡單的算法,這些算法的功能只是對能力測試分數(shù)和過往行為記錄這樣的客觀指標進行統(tǒng)計,然后推測結果。米爾的結論讓很多專家忐忑不安,但是之后的研究(現(xiàn)在已經(jīng)超過200次)顯示,多數(shù)情況下,統(tǒng)計算法擊敗了主觀判斷,在少量研究中,二者通常打成平手??紤]到算法迅捷又便宜,而主觀判斷則不然,那么,在平手的情況下,天平偏向算法。如果你有被證明有效的統(tǒng)計算法,就用它吧。這個觀點現(xiàn)在已無爭議。

然而,上述見解從未威脅到主觀判斷的統(tǒng)治地位,因為我們很少恰好遇到解決眼前問題的有效算法。用數(shù)學取代簡單而古老的思維方式,是不切實際的,無論是1954年還是現(xiàn)在,都是如此。

但是,信息技術的驚人進步意味著,在人與機器的關系上,我們正經(jīng)歷歷史性的飛躍。1997年,IBM(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的深藍計算機(Deep Blue)擊敗了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F(xiàn)在,商業(yè)化的國際象棋程序可以讓任何人俯首稱臣。2011年,IBM的超級計算機沃森(Watson)在游戲節(jié)目《危險邊緣》中戰(zhàn)勝人類冠軍肯·詹寧斯和布拉德·魯特。這是一次難度大大超出以往的計算機挑戰(zhàn),但是沃森的工程師們成功了。今天,想象在一場預測比賽中,超級計算機將超級預測家和超級評論員打得落花流水,這不再是異想天開。在那之后,人類預測師仍然存在,但是就像《危險邊緣》的人類參與者那樣,我們觀看他們做預測,僅僅是為了娛樂。

于是我與沃森的首席工程師戴維·費魯奇(David Ferrucci)進行了交談。我相信沃森可以當場輕松地回答出關于現(xiàn)在或過去的問題,例如“過去10年哪兩位俄羅斯領導人互換了工作?”但是,沃森或者它的數(shù)字后代要用多長時間解答諸如“未來10年這兩位俄羅斯領導人還會互換工作嗎”這樣的問題?我對費魯奇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很好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