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強的不來,來的不強

世界杯冠軍志之意大利 作者:體壇傳媒


1932年年底,在瑞士國際足聯(lián)總部,國際足聯(lián)聽取了意大利的申辦要求。當(dāng)時和意大利競爭的只有瑞典一國,最后瑞典退出了競爭。有趣的是,1934年世界杯半決賽和決賽的主裁判都是瑞典人艾克林德,這和瑞典最后時刻的退讓有沒有關(guān)系不得而知。

就這樣,世界杯被墨索里尼作為禮物送給了意大利人民,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無事可做、把絕大精力和興趣都投在足球上的中下層人民。墨索里尼力爭用足球團結(jié)整個民族、整個國家,客觀來說有一定效果。這屆世界杯第一次推行了“直播”——廣播直播。墨索里尼的巨大投資,是為了讓國家主義深入每一個國民心中。

第一屆世界杯在烏拉圭成功舉辦后,第二屆世界杯的影響力更大了。多達32支球隊申請參加決賽圈,國際足聯(lián)不得不舉行了一次資格賽,才篩選出16支球隊。值得注意的是,這屆世界杯,衛(wèi)冕冠軍烏拉圭隊沒有參加,因為第一屆世界杯在烏拉圭舉行時,歐洲隊只去了4支,烏拉圭是在抵制“歐洲世界杯”。

英格蘭隊同樣沒有參加,一方面是不屑自己與足球上的徒子徒孫們的“折騰”,另一方面是英格蘭足總與國際足聯(lián)在一些觀念和政治問題上不統(tǒng)一。還有個插曲,阿根廷和巴西派遣的都是“業(yè)余隊”。不過原因不同,阿根廷是“怕”,巴西是“亂”。

巴西足協(xié)管理混亂,根本無法合理組織出國家隊,很多球星索性在俱樂部踢球賺錢,沒興趣為國效力。而阿根廷是被挖墻腳挖怕了,意大利在世界杯前就“同化”了三名阿根廷球星:奧爾西、蒙蒂和瓜伊塔。蒙蒂更是世界杯上唯一代表兩個國家隊參加兩次世界杯決賽的球員,1930年對烏拉圭隊的世界杯決賽就有蒙蒂。

阿根廷足協(xié)的想法是,“我們才不讓真正好的球星去你們那里秀呢,萬一被看上了、誘惑了,損失的可是阿根廷國家隊”。這種顧慮也促使國際足聯(lián)隨后對更換國籍的參賽者制定了比較嚴(yán)格的規(guī)定。在意大利本土,這種球員被稱為“雇傭兵”,意思就是哪兒給錢就去哪兒。

回到世界杯話題,“假豪門”阿根廷隊和巴西隊在1/8決賽上就被淘汰。美國隊在首輪遭遇東道主意大利隊,意大利隊7比1輕松取勝,頭號射手斯基亞維奧完成帽子戲法。再算上唯一一個非洲球隊——埃及隊被匈牙利隊淘汰,8強全部是歐洲球隊。這屆世界杯成了名副其實的“歐洲世界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