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春是絢爛人生最明亮的底色(2)

青春電影手冊:影史100佳青春電影 作者:程青松


王小帥:去任何地方,另外我們也成熟到能夠擁有自己的東西了。以這個為切入點來做,慢慢地,從這個概念里引申出來形成整個故事。最開始只是關(guān)于丟自行車,很簡單。跟《偷自行車的人》很相像,那么新的概念丟出來,大家都有共鳴,每個人都曾經(jīng)有自行車,不少人的車也被偷過,丟了之后還去踹別人的車,偷別人的車。這是一條單線,要避開像《偷自行車的人》,就再繞一下,繞出了故事的后半段,小堅和阿貴換車的那一段,把青春和自行車的概念全部擱到這個片子里邊。

自行車是成長的一個代號,另一個意義是它是賴以生存的工具。在北京,到任何地方去,只能騎自行車,那時候也沒有錢打出租車,這是外地人在北京的一個基本狀況。北京人對自行車和外地人對自行車的感覺不一樣,對外地人來說丟車真是很大的事兒。

程青松:很珍惜,就很怕被人偷,還有人上好多鎖。

王小帥:北京人呢,自行車往那兒一撂,就比你瀟灑,有的甚至不鎖,他覺得無所謂。自行車對他來說,跟我們不一樣,故事就加了后半段,小堅在擁有自行車之后把它當(dāng)成獨立的、雄性的、成長的標(biāo)志。這個概念就不同于《偷自行車的人》,它是新現(xiàn)實主義,純粹講述的生存。

程青松:德·西卡那部電影只有一個主人公。你這個是兩個主人公,丟自行車的外地男孩和買自行車的北京男孩。在兩個男孩的故事里,外地男孩已經(jīng)輟學(xué)打工,北京男孩小堅的初戀,或者所謂的早戀自然地在電影里延伸出來。電影里面小堅是高中生。

王小帥:職高。

程青松:愛情部分的呈現(xiàn)會讓很多的年輕人找到一種認(rèn)同感,青春片里往往也繞不開愛情。

王小帥:那幾乎是同時發(fā)生的。我拍電影還要包括我的思考,要跟社會的脈搏貼近一點,這是一個主體的方向。那作為自行車這個事情呢,小堅的那一段表現(xiàn)了他的愛情的萌動;阿貴的那一段,更貼近現(xiàn)實,一個剛到北京的外地人剛得到自行車的那種欣喜。

程青松:阿貴是一個快遞員,那時還是一個新興行業(yè),現(xiàn)在快遞已經(jīng)融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你當(dāng)時就選擇這個職業(yè)給阿貴,說明你非常敏感?!段业臄z影機(jī)不撒謊》中我們聊過,你的敏感在眾多導(dǎo)演當(dāng)中是非常突出的。

王小帥:跟社會的脈搏貼著,是一個導(dǎo)演應(yīng)該具有的基本素質(zhì)。要不然飄在空中,去表現(xiàn)一些純愛,我覺得力量不夠。電影里的這個愛情吧,讓人感受到了,但又不是純粹的愛情,它包含了青春、社會、成長、掙扎、痛苦、失戀,然后失落,青春期所具備的一切都在,青春期不光有美好的愛情,還有痛苦的失戀,有絕望,有迷茫,孩子成長像蛻一層皮一樣,他非常有感受?!皢诬嚒背休d的意義是平等,在一輛自行車面前,城里人和外地人拉平了,最后這輛自行車他們兩個人平分了,不管是城里人還是外地人,都挨了一頓揍,什么都沒有了。我想把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造成的落差給展示出來,但最后表達(dá)的還是平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