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山不老吉隆溝 (2)

神的孩子去西藏 作者:李初初


在身前綿延不老的青山提醒下,我確定自己是來到了喜馬拉雅的另外一面,這是現(xiàn)實世界里最高的一座山巒,像書寫完一封漫長的情書,翻過這一頁,我的行程也會隨之折疊成一座同樣綿延萬里而不老的雪山,就像我當年途徑珠峰,翻越喜馬拉雅,然后去尼泊爾一樣。

此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著名華裔英籍女作家韓素音的那部小說名:《The Mountain Is Young》(中文譯為《青山青》,也有譯作《青山不老》)。眼前正逶迤起伏的是一年四季都不老的青山,林木郁郁蔥蔥,色調(diào)濃稠得似藍如墨。山高林密、溝谷幽深。而視野前方清新如洗的湛藍天空,云朵稀疏了了,卻又潔白得十分驕傲。

據(jù)說,1956年,韓素音受邀到加德滿都參加尼泊爾國王的加冕大典,當時她與印度陸軍上校文森特在南喜馬拉雅的雪山下一見鐘情,雙雙墜入愛河,這段浪漫戀情,后來演繹出了她的那部暢銷世界各國的小說。

的確,或許南喜馬拉雅終年溫潤宜人的氣候,永遠青碧永遠生機勃勃的林木,四季都在盛放的奇異花草,正是孕育浪漫愛情的美麗花園,吉隆溝也仿佛天生就是這樣一個美好得不能再美好的地方。

到吉隆鎮(zhèn),放眼四周早已是郁郁蔥蔥的植物世界。再從吉隆鎮(zhèn)南行20多公里,便可抵達熱索村,沿途更是南喜馬拉雅獨有的亞熱帶風光。從熱索村向南望去,就是中國和尼泊爾的邊境了。從吉隆縣城到熱索村沿吉隆藏布這一路上,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所講的吉隆溝,沿著公路,海拔飛速下降,從縣城的4300米,直降為熱索的1800米。

發(fā)源于吉隆縣強拉雪山東坡冰川的吉隆藏布,由北向南穿越高山深切峽谷地貌的溝谷幽壑,在吉隆鎮(zhèn)熱索村與東林藏布匯合后,流向尼泊爾。吉隆藏布全長只有110公里,河床降比達到34%。一路浪花翻卷,奔騰咆哮,在巖層斷裂、河水深切的雙重作用下,形成了從宗嘎鎮(zhèn)到熱索村綿延百里、姿態(tài)萬千的恢弘景觀。

海拔的巨大落差作用出的氣候差異,使吉隆溝成為珍稀動、植物物種的天堂,這里是珠峰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面積最大、最美的森林景區(qū)之一。再往西,印度洋暖濕氣流愈發(fā)稀少,無力沿著山谷挺進,因此像吉隆溝這樣溫暖濕潤的地方再也不見。從高原一路垂直進入到亞熱帶原始森林地帶,這里生長著珍稀的樹種如西藏長葉松、長葉云杉、喜馬拉雅紅豆杉等。

雪峰林地間,還生長著各種爭奇斗艷的高原明星花卉如綠絨蒿、龍膽、報春等。喜馬拉雅長尾葉猴正隱身在松林間,棕熊、野豬、巖羊等也活動在這一帶。此外,在雪線邊緣還時常有雪豹出沒。據(jù)說外國探險者當年從印度、尼泊爾進入這里時,便盛贊這里為“人間天堂”。其實早在“二戰(zhàn)”時期,便有英國老兵在回憶錄中稱吉隆為“第二天堂”,這應當是近當代科學的著述中稱吉隆為“天堂之境”最早的文字記載。

吉隆,藏語意為“幸福之鄉(xiāng)”、“歡樂之鄉(xiāng)”。吉隆的得名,傳說是在公元8世紀后期赤松德贊從印度迎請蓮花生入藏時,大師途經(jīng)吉隆,曾在此住宿一夜,大師對吉隆的風光贊嘆不已,翌日臨行前便欣然命名此地為“吉隆”,“吉隆”之名遂流傳至今。當時所說的吉隆,便是指現(xiàn)今吉隆鎮(zhèn)政府所在地的吉隆村。其實,遠在蓮花生大師進藏前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吉隆村就以其為古絲綢路的“唐尼”和“蕃尼”古道上重要的節(jié)點而聞名于世。

如今的吉隆村隨著小鎮(zhèn)面貌的日漸繁榮,已頗有幾分現(xiàn)代氣息。站立在小鎮(zhèn)的中心帕巴寺廣場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不遠方圍繞一周的皚皚雪峰:東面是拉朵拉,北邊是美朵當杰,西北邊是著名的火炬峰日吾班巴,西面是曲姆古拉。而雪峰之下,遍布著蒼勁濃密的森林。在吉林省第三批援藏工作組編撰的《西藏最后的秘境》一書中,編者們是這樣描述吉隆鎮(zhèn)自然風貌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