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元培(3)

先生 作者:《先生》編寫組


更挈書囊駕海行。

坐惜斯人挾悲憫,

不應長作老書生。

作為戊戌變法維新的第一步,1898年7月3日,光緒帝親自下令批準成立京師大學堂。在維新派的理想中,它不僅僅意味著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最高學府的確立,還將替代國子監(jiān)成為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統(tǒng)轄各省學堂。但兩個月后風云突變,慈禧發(fā)動政變,光緒被囚,康梁逃亡國外,維新派的改革在這場蹂躪中幾乎被一掃而光。政變風暴之后,京師大學堂卻意外得以幸存。不過風光難續(xù),從誕生之日起,就飄搖在風雨中的京師大學堂未及喘息,連年戰(zhàn)禍紛至沓來。京師大學堂真正得到重新起步,則是新政之后的事情了。

1901年之后,新教育的其他格局從縣、府、省都確立起來,這個時候京師大學堂面臨很大的壓力。

民國政府正式成立后,任命嚴復為京師大學堂校長。但嚴復的任職時間也很短,他對京師大學堂進行了體制性的改造,但很快又被別人攻擊,也離開了。

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又開始進入到一種墮落、喧嘩的狀態(tài)。此校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所以學生被稱為“老爺”,而監(jiān)督及教員則被稱為“中堂”或“大人”。京師大學堂是科舉考試的替代物,進了就是進士。很多教師都是官員兼職。到了民國,北京大學還被看成京師大學堂,在社會公眾眼中仍是官僚機構,一度曾被叫做“官僚養(yǎng)成所”。

在那時的校園里,根本沒人去談論知識,沒人為真理、為知識去研究學問。學生身帶仆人,完全不務正業(yè),老師也都冬烘保守,整個面貌陳舊得一塌糊涂。當年就有這個說法:八大胡同的主要嫖客是“兩院一堂”的“人杰”?!皟稍阂惶谩钡摹皟稍骸奔粗干献h院、下議院,而“堂”指的就是京師大學堂。

沒有蔡元培就沒有新北大,北大后來的面目就是經(jīng)過蔡元培點化后而得以根本改變。它顯赫的傳奇也被人這樣描述:京師大學堂大難不死,已屬奇跡。還能排除阻力開班授徒,更是奇中之奇。

蔡元培抵達北京,《中華新報》發(fā)出北京專電:大風雪中來此學界泰斗,如晦霧之時,忽睹一顆明星也。北京城新政新事,人們對改革之舉充滿期待。

雖然被圍繞在喧囂的贊美中,但蔡元培深知,要將一所在軍閥盤踞下的衙門式舊學堂改造成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大學,絕非易事。他想過失敗,在他的回憶文章中,蔡元培寫道:就是失敗,也算盡了心。這也是愛人以德的說法。后來他的繼任者蔣夢麟做過這樣的評價:維新的浪潮已經(jīng)從這千年的古城,消退成為歷史,把叛逆的石子投入死水的,正是1916年執(zhí)掌北大的校長蔡元培。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到北大就職視事,由此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具成就也最為世人所景仰的輝煌歷程。

既有革新精神又有民主作風的蔡元培,從踏進北大校門的那一刻起,就與其前任截然不同。他到校的第一天,校役們排隊在校門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而他也非常鄭重地脫下帽子向校役鞠躬回禮,校役們包括許多師生都對他的這一行為驚訝不已—這么一位校長,真是從來不曾見過。此后,每天他出入校門,校役們向他致敬,他都會鄭重還禮。就是這件小事,給存在嚴重封建積習的北大吹進了一股強勁的平等、民主之風,也預示著這所學校將會走上改革的新征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