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心情沉痛而焦慮,兄長薨歿,國家失君,誰主陳國社稷?若立公子完為太子,最合規(guī)制,周朝繼位是父傳嫡子和兄終弟及并存,但還是以父傳嫡子為主,無嫡才傳弟??墒牵周S的兒子公子完剛滿七歲,況還有他們兄弟的盟誓。如立公子完,七歲的孩子肯定不能主政,陳侯躍夫人蔡姬肯定在蔡人的支持下攝政,兄長林一定不甘在蔡姬之下,必爭國位,這就意味著陳國面臨著又一次內(nèi)亂。如果立兄長林,雖然兄弟盟誓在,但并不是最順成的規(guī)制。有嫡子在,而不立嫡子,就意味著有悖規(guī)制,盟誓是不能超越規(guī)制的,況陳國是禮儀之邦,謹(jǐn)遵周制之國。還有,現(xiàn)在兄長林不在國內(nèi),這讓紛雜的形勢更加復(fù)雜。
杵臼再次想起了公子佗之亂:陳桓公三十八年(公元前707年),他的叔叔公子佗,在父親桓公病重之時,謊稱蔡國有神醫(yī),要太子免親赴蔡國請醫(yī),繼而伙同蔡人處死太子免,自立為陳侯。
天不助虐,虐者自亡。公子佗喜歡游獵,篡位之后的第八個月,帶著大隊人馬赴壺丘狩獵,被蔡國大司馬蔡季斬首,交與等候在壺丘的大將伯爰諸。伯爰諸將其首級帶回,供與祖廟。公子佗死后,謚號廢公,他是陳國第一個謀逆即位的國君。伯爰諸等陳國大臣,在宗廟共擁公子躍為國君。杵臼遵兄長躍旨意,誅殺了公子佗家人及其余黨。
血腥殘殺剛剛過去七年,他真的不想再看到骨肉相殘。
內(nèi)臣宓伯急匆匆進了府邸,把杵臼從慘痛的回憶中驚醒,他說:“大人還有何猶豫,您何不當(dāng)機立斷,趁公子林出使未回,自立為君。同時也可借機鏟除公子林的勢力,這可是天賜良機啊。如果公子林回國繼位,遵誓“兄終弟即”,您要等到何年何月???如果公子林不在,您即位也算是兄終弟及!大人,切莫再猶豫了?!?/p>
宓伯是杵臼內(nèi)子宣宓的兄長,也是杵臼的心腹內(nèi)臣。他聽到主公薨歿的消息后,迅速趕到了杵臼府邸,他一定要幫大司空杵臼成就大事。
鏟除公子林?談何容易。公子林是大司馬,掌管軍政,勢力不可小覷。公子林確實是出使未回,可是他得到消息,必定連夜兼程趕回。如果杵臼借機自立為君,兄弟背約,反目成仇,那么他就要面臨與公子林、蔡人兩股勢力的斗爭,內(nèi)訌加外患,陳國還有安寧之日嗎?
杵臼不是不想自立,他也是個有抱負(fù)的人,可是公子佗的教訓(xùn)還近在眼前,怎能再重蹈覆轍?使國家陷入混亂,使人民陷入水火?
宓伯還在苦苦勸著杵臼。
上卿伯爰諸也來到杵臼府邸,說是蔡姬夫人請他過去議事。伯爰諸親自來傳達(dá)蔡姬旨意,說明他和蔡姬已經(jīng)見過面了,這也就意味著蔡姬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但不知道伯爰諸意下如何?
看到伯爰諸,杵臼心里豁然開朗,他主意已定,任何人也改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