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侯林見公子杵臼進宮,便使行人宣見使節(jié)。
來者乃宋國大將南宮長萬,待行過覲見之禮,他囑咐隨行侍衛(wèi),奉上了從宋國帶來的禮物:玉璧五十雙,黃金百鎰。
大司馬公子杵臼與陳侯林耳語道:“宋國如此重禮,一定有事兒相求?!?/p>
果然,南宮長萬說明了來意。
原本,鄭伯突還是公子時,被老爹鄭莊公送到了宋國,因為他母親是宋國世族雍氏之女。把他送到宋國,主要是怕他和鄭太子忽爭奪君位。鄭太子忽即位之后,為與鄰邦結好,派大夫祭足聘問宋國。誰知非但沒有結好,反而丟了君位。宋公馮為了拉攏雍氏一族,更是為了控制鄭國,挾持祭足立客居宋國的鄭公子突為君。祭足貪生怕死,只得答應。公子突為了回國繼位,孤注一擲,向宋公馮許下割送三城,白璧百雙、黃金千鎰,還有進貢每年新產谷物等重諾。想必公子突為了得到君位,不惜傾其國有。宋公馮得到鄭公子突的重諾,便力保他隨祭足回國即位。祭足回國,便逼迫鄭伯忽退位,立公子突為君。
鄭伯突繼位后,宋公馮就開始派人追要許諾。你公子突也登上君位了,說的那些話該兌現(xiàn)了吧?鄭伯突沒有繼位時,覺得鄭國不是他的,許諾什么都不心疼,可一旦繼位,國家就是他的了,又割城又送禮的,很是不舍。更主要是剛剛繼位就做這些,覺得有失人心,不想認賬。宋國使者很生氣,住在鄭國不走,催促鄭伯突兌現(xiàn)。鄭伯突被逼無奈,就向魯侯允求救,讓他出面當說和,看能不能緩一緩。魯侯允正在四處買好,當然欣然應命,遂和宋公馮商議,三城不割,財禮減至三成,看這樣行不行?宋公馮一聽很生氣,你鄭伯突是怎么登上君位的?怎么可以轉臉不認賬?不行,必須按他許諾的兌現(xiàn)。魯侯允一看宋公馮不給面子,很生氣,便約定鄭國、齊國一起攻打宋國。結果,宋國軍隊大敗。
宋公馮忍無可忍,你鄭伯突不兌現(xiàn)許諾也罷,還恩將仇報,借兵攻伐恩國,實在太過分了。宋公馮咽不下這口氣,便不惜國力,拿出重禮,遣使到陳、衛(wèi)、齊、蔡四國,請求出兵聯(lián)合討伐鄭國。
陳侯林聽完南宮長萬的請求,征求大司馬公子杵臼的意見。
公子杵臼說道:“請南宮將軍先到館舍歇息,待吾君臣商議之后,再回稟將軍。”公子杵臼奏請莊公,召請來上卿伯爰諸、老大夫子鍼到公宮共同商議助宋伐鄭事宜。
公子杵臼說道:“以吾拙見,答應宋國,聯(lián)合四國共同伐鄭。宋國與陳國都是異性諸侯,友好鄰邦。而鄭國雖然也是我們的鄰國,但是鄭莊公不守臣道,敗壞朝綱,而且依仗兵堅國強,四處征伐。再說,那鄭伯突本來就是依靠宋國繼位,繼位后又失信于宋國。失信也罷,怎么能以德報怨,聯(lián)合魯國、齊國攻討伐宋國呢?公道何在?大義何在?鄭國,如果我們不去征伐它,日后它也會征伐我們的。”
伯爰諸和子鍼都認同大司馬的意見。陳侯林剛剛繼位,想穩(wěn)定民心,安于自保,不想出兵伐鄭。但是,他看到他們幾個意見一致,也就勉強同意。畢竟,陳國需要振興,需要施德于鄰國,宋國本來就是友好鄰邦,支援他們是應該的。
陳國聯(lián)合蔡國、衛(wèi)國一起攻伐鄭國,齊國因僖公新喪,沒有參與。這一仗大捷而回,打出了幾國的威風。聯(lián)軍一直攻到鄭國國都,燒毀了鄭國的太廟,把太廟的椽子運到了宋國,裝在宋國的城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