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讓自己的情緒牽著鼻子走,那么事情必然會紛擾不斷。情緒就會像生長的雜草,時時刻刻試圖掠奪我們的智慧,改變我們的生長方向,因此,只有克制自己不為情緒所動,你才能修得一顆寧靜之心。
科學(xué)研究證明,情緒是人的各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是對外界刺激所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yīng),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yīng)。如喜、怒、哀、樂等,它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常跟心情、氣質(zhì)、性格和性情有關(guān)。情緒也是一種情感,是與我們身體各部位的變化有關(guān)的身體狀態(tài),是明顯而細微的行為。
如果一個人心情開朗,對什么事情都充滿了熱情,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做事情的時候積極上進,那么做事自然就會事事順利,心情也才會越來越好。相反,如果一個人整日心情抑郁,愁眉苦臉地面對生活,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積極,甚至錯誤百出,那么他自身的價值就會受到別人懷疑,別人對他自我的肯定將會越來越少,這樣他心情將更加消極抑郁,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于環(huán)境污染早已耳熟能詳,我們都在盡最大努力去避免所面臨的各種污染,如空氣污染、噪聲污染、光源污染,但有一種污染卻尚未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就是情緒污染。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女醫(yī)生去商店購買圍巾,讓年輕女售貨員轉(zhuǎn)身拿了幾次貨,女售貨員不耐煩地說,“你是來買圍巾還是來欣賞圍巾的?”女醫(yī)生的購物熱情一下子降到冰點,隨后帶著一肚子怒氣上班,擺著一臉的怒容為病人看病,一位病人拿起她剛開的處方對她說:“醫(yī)生,這種藥很難吃,是否能換一種?”女醫(yī)生怒氣未消,說道:“你是治病還是來品嘗藥味的?”病人啞然。這位病人是銀行職員,她坐在收銀柜臺上越想女醫(yī)生的話語越生氣,于是她便把怒氣撒到顧客的身上。
在我們生活里,有的人在受到批評后,不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么會受批評,而是心里很不舒服,甚至是心懷怨恨,總想找人發(fā)泄心中的怨氣。其實,這樣做不僅于事無補,反而容易激發(fā)更大的矛盾。
現(xiàn)代社會由于信息交流快捷,人際交往頻繁,環(huán)境氣氛對人的影響力愈來愈大。情緒會相互感染,尤其是家庭成員之間情緒很容易互相傳播。
其實,當你有了極端的情緒后,可以將其說出來,不去真正付諸行動,這才是最高明的做法。例如,你可以說:“我現(xiàn)在非常生氣,氣得想摔東西!”只要把你的真實感受告訴對方,讓其知道你想怎么做,做后會有什么后果就行了。而摔東西的破壞性做法則可以完全省略,否則你還要為了買摔壞的東西而再次破費,在歇斯底里的過程中,還會降低自己的魅力指數(shù),最后,后悔的將會是自己。
所以,當我們有了負面情緒后,要發(fā)揮“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精神,要“光說不練”,但需要強調(diào)的是“說”也要把握一個度。
事實證明,傾訴是消除不良情緒的最有效的手段。傾訴是一種主動的心理調(diào)節(jié)策略,屬于一種直接的情感發(fā)泄方法。人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整理自己的思路、疏導(dǎo)不良情緒、釋放壓力。當向人傾訴時,可以把自己的煩惱、憤怒、痛苦等向別人訴說,聽聽別人的見解,通過交流以有效地釋放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