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老樹跟這世上叫“粉絲”的一群人掛上了鉤,生活略有變化,但變化不大。因為他隨時可以潛入地下(室),或鉆進位于校園的兩座窯里,獨自搗鼓他那點小安慰:寫生半棵卷心菜,或者拉坯一個陶罐。
所在學(xué)院成立新聞傳播系時,他是創(chuàng)建人。通讀過那些傳播學(xué)經(jīng)典著作之后,他漸漸明白了大眾傳播是怎么回事。此后不僅題詩往大白話里改,印章也改用老宋體——篆體字他大學(xué)時就會刻,可如今沒多少人認識了。有一陣,他畫了一些類似春宮的情趣用品圖卷,想想再蓋“人在江湖”“花亂開”這些印就不合適了,于是又專門刻了一套,那取詞,堪比現(xiàn)代版的《黃帝內(nèi)經(jīng)》或《金瓶梅》,也許直接出自生猛香艷的現(xiàn)世。他存了些出差住店時從門縫里塞進來的小卡片,上面印著些穿得很少的姑娘,模樣、神情都差不多。畫過民國、花草、蔬菜、瓜果……接下來就畫畫她們吧。
他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新媒介的那種交互性,那種瞬間形成互動的強力有了切身體驗,驚訝,又覺得有些可怕。他很早就讀過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埃里克·霍弗的《狂熱分子》,一個世紀前巴黎公社是怎么鬧騰起來的,納粹是怎么興起的,對他理解網(wǎng)絡(luò)的本質(zhì)都有啟發(fā)。他對自己的“火”保持著一種樸素的警惕,不想被公共話語綁架。
前些年,他卷了一些畫到栗憲庭那里,收獲不少中肯的意見。比如字還得好好練練,現(xiàn)在的樣子還是太隨意、太與別人接近了;用宿墨不錯,但可以搞得再“臟”一些,這樣畫面會更豐富一些;董欣賓的某些畫面處理方式值得借鑒。栗憲庭對老樹敘事性較強的橫幅長卷挺感興趣,這也是老樹有意拓展的方向。在地下,我看到一兩卷,用墨恣肆,別開生面。
他已經(jīng)在杭州辦過兩次個展,面對國畫大省諸多前輩的意見,他虛心聽著,覺得很有道理,有些技術(shù)性的,他琢磨著改進;有些,就由它去吧。
“看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畫得多誠懇;看看梁楷、法常、米友仁,再看看錢選、倪云林、董其昌、文徵明、陳老蓮、漸江、八大山人、石濤,格調(diào)高不說,畫得多么個人化多么享受?。∥铱催^齊白石畫畫的紀錄片,坐在那里,如臨大敵,一筆一畫,畫得又笨又慢,那么潑辣恣肆的大寫意荷葉,是那樣慢慢畫出來的,大氣極了!徐渭畫中的狂放里也有一種對內(nèi)心的大誠懇,不狂放不足以表現(xiàn),狂放而不自覺,這才是自然而然!我個人比較喜歡朱新建、劉二剛、何建國、李津他們的東西。特別是朱新建的畫,20世紀90年代初在北京外國語學(xué)院的歌德學(xué)院就看過,掛在上樓梯一邊兒的墻上,沒有托芯,裝在鏡框里。好像當時沒有多少人注意,但我一看就非常喜歡。他對我有不少影響。最主要的一點,是對待筆墨的放松態(tài)度,也就是說,當你按照那些規(guī)矩畫過很長時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后,就別再把那些規(guī)矩當個事兒了。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沒什么規(guī)矩了。”
聽葉嘉瑩先生講宋詞,看劉小東畫民工或時尚青年,以及從自己拍攝、畫畫的經(jīng)驗中,他悟出一個道理:如果到了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境界,吟什么畫什么拍什么都無所謂,對象終將消散,所有的藝術(shù)最后都表現(xiàn)為作者內(nèi)心的外化,是在描寫自己。
老樹看起來生動有趣,但依然能覺察到他眼神中流露出的疲倦,自信里藏著的自我鞭撻的成分。年屆五十有三,他積極地消極著,運作著“這塊五花肉”,所謂人生。
寫于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