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照
我小時讀到的第一篇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小說,叫《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土地?》講一個很簡單的道德故事。有人交了奇特的好運,只要他從早到天黑跑一個圈圈,圈出來的土地,就都是他的了。于是他拼命跑拼命跑,無論如何要讓自己圈到的土地大一點,一整天跑完了,他也累得倒下來,再也沒有辦法起來了。所以,究竟“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土地”呢?最終的答案是——一個棺材大小的土地,供他下葬永遠棲居。
讓我難忘的,不是小說內容,而是這篇小說的奇特來處。這篇小說,印在國中一年級下學期,第二冊的國文參考書里。
班上每個人都用參考書,可是就我知道的,沒有別人跟我用同樣版本的國文參考書。我的版本,編者叫做何瑞雄,是在臺南印刷出版的,冷門得很。別人都用參考書,爸媽也讓我用,不同的是,他們讓我拿了錢自己去選,爸爸說:“這么一點事,總會自己決定吧。”所以我翻遍了“盛大行”書架上排列的參考書,很認真當一回事地為自己決定,才會意外遇見了何瑞雄編的怪胎參考書。
那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國文參考書,該有的課文、解釋、重點整理和仿真測驗,都有??墒窃谄渌麉⒖紩加械倪@些內容以外,多了很多東西。
難怪這本參考書,字印得比其他參考書都還要小。幾乎每一課,從蔣公訓辭到現代詩,參考書都附上了豐富的“參考內容”。就像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一樣,這些“參考內容”好像跟課文都沒什么直接關系啊!
我一直記得那本參考書,記得里面甚至還有何瑞雄自己寫的詩。多年以后,才證實了我小時就懷疑的事,何瑞雄是個熱愛文學熱情寫詩,也參與過文壇活動的國文老師。他干嘛編參考書?顯然不只想要幫學生準備考試,順便為自己賺一點錢,他是用參考書的形式,在偷渡文學給年輕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