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歷史學家在報告中提出,徐志摩離開中國前往西方的時候,和其他同一社會階層的年輕人沒有兩樣。時值二十二歲的他,正在尋求救國之道。他本來打算放洋歸國之后,要接管家中事業(yè),或加入政府官僚體系??墒牵鶕?jù)這位史家的看法,徐志摩此番西行,也在內心注入了改變個人作風的欲望。他信奉著自己心目中西方的精髓,并致力于成為他所推崇的西方優(yōu)點與特質——愛、熱情、坦白——的活化身。
我常問幼儀:“難道你不氣徐志摩嗎?”
我知道自己左右為難。我對他對待幼儀的態(tài)度很反感,但又不能自控地崇拜他本人和他的作品。他是某個精英同志會的一分子,其中成員都是改變中國舊貌、身為過渡一代的學林俊彥。而作為張家第一個在美國出生的人,我盼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成為同時接受中學與西學灌輸?shù)娜恕?/p>
可是,幼儀并不承認她的感受,我猜是因為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中國女人不應該心生怨恨。
徐志摩懷著進入金融界、成為“中國的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抱負,遠渡美國。這期間,他甚至給自己取了“Hamilton”這個洋名。他在克拉克大學那自我約束的日程表,一顯雄心大志和對國家的責任感:
六時起身[同居四人一體遵守],七時朝會(激恥發(fā)心),晚唱國歌,十時半歸寢。日間勤學而外,運動、跑步、閱報。
徐志摩“濫恥發(fā)心”,或者說是號召本人和同齊一起行動的欲望,引起了我的興趣。
我在歷史課本里讀過中國人的國恥觀念,并得知了共產(chǎn)主義之所以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原理:儒家思想不能抵御外侮、保護中國。我是在美國長大的中國人,自己的種族身份又遭人取笑過,因此對羞恥心毫不陌生,但也驚異于這種感覺何以與徐志摩相仿,竟然大到可以讓我想象自己堪為我這代華裔主要喉舌的程度。
徐志摩以優(yōu)異成績自克拉克大學畢業(yè)后,于1919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修習政治學。然而,他發(fā)現(xiàn)美國不合他性情,便于1920年中途輟學,沖動地轉赴英國。他寫道,那是我“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沒過多久,他就強化了自己那套將對幼儀造成激烈影響的愛情信條。
我兒子徐積鍇出世以后,徐家對他寵愛有加。用上等棉布做成的襁褓包著他的身體;他剛哭個幾下,用人或奶媽就會過來安撫。他頭一個玩具,是一根象牙刻的小如意,如意就是“如君之意”的意思。他爺爺奶奶聲明,他們這個獨孫比世界上所有的大財大富加起來還要寶貝,而且用一百個徐家親戚送的賀儀,給他打了把小鐵鎖。這把用金鏈子掛在他脖子上的“百家鎖”代表的意義是:以一百個親人的祝福,把他的命“鎖”好;也告訴大家他帶給家人的喜悅。
我們給他取名叫“積鍇”,“借”是“良鐵”的意思,因為鐵這種金屬象征剛強、正直、果斷、公平。他事事好問的天性,逗得家里每個人都很歡愉,所以“阿歡”(意思是“開心”)很快就成了他的乳名。徐家老奶奶一定要我們常帶他回去探望,老太太也不再天天縫鞋子,而改縫娃娃的衣服了。
我生產(chǎn)以后身子雖然很虛,但是不久就恢復了元氣,而且等著照顧自己的兒子??墒?,我很快就發(fā)現(xiàn),我這個母親的角色受到了嚴格的限定,就和我在徐家應對進退的行為一樣。阿歡是屬于徐家的,老奶奶、老爺,還有老太太要監(jiān)督他的養(yǎng)育過程,只準我偶爾照顧。我抱他的時候,公婆就糾正我的姿勢;我給他洗澡的時候,保姆又在我身邊晃來晃去。到了夜里,還有個奶媽睡在他小床邊的地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