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還說了陸費逵做事的三個特點,“先生的優(yōu)良性行在這里也得提出:一、強毅——他在中華書局草創(chuàng)時期,遭到不少困難,竟能堅持下去。二、前進——他遇事不甘后人,他獨樹一幟后,在營業(yè)上和商務競爭劇烈。商務本以教科書起家,其后出版范圍漸廣,伯鴻先生都不肯放過:商務印行《四部叢刊》,中華便輯印《四部備要》;商務編印《辭源》,中華就出版《辭?!贰R弧壬荒陙?,主持中華書局,一心一志,不他務他求。他外間應酬極少。從前外交部請他做官,也被婉謝。我國商場:‘同行如敵國’。商務和中華,在某時期也不免此種現(xiàn)象;但經(jīng)過劇烈的正當競爭后,彼此認識因之較深,漸轉(zhuǎn)而為精誠的合作。在后幾年間,我對于先生之誠懇態(tài)度的認識,也正如在以前對他所持的懷疑態(tài)度,簡直是一樣的程度?!边@樣的評語可謂是英雄惜英雄。
要說陸費逵和王云五根本的不同,恐怕在于對待政治的態(tài)度上。王云五離開商務印書館后,積極投身國民政府,一度擔任財政部長;陸費逵則不愿參與政治,一心要辦好中華書局。他曾有多次機會投身政壇,但都一一謝絕。他認為書業(yè)和國家文化前途關系密切,他說:“我們希望國家社會進步,不能不希望教育進步,我們希望教育進步,不能不希望書業(yè)進步。我們書業(yè)雖然是較小的行業(yè),但是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卻比任何行業(yè)都大?!?/p>
不想在政壇上發(fā)展,并不表明他沒有政治思想。相反,他政治思想濃厚,也正因為此,對現(xiàn)實更為不滿。1938年,陸費逵因推辭不掉,被聘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于是提出了一些教育出版方面的提案。在擔任參政員期間,陸費逵應中共董必武的請求,在香港和上海等地調(diào)撥一批圖書,贈送延安正在籌建的中山圖書館,以支持解放區(qū)的文化事業(yè)。他還應周恩來之請,派人運了一批文具到延安。
1941年7月,陸費逵開完參政會后,從重慶回到香港。不料7月9日就因心臟病突發(fā)而撒手人寰,年僅56歲。盛年之時突然離世,讓文化界一片唏噓。
陸費逵辭世后的幾十年里,中華書局命運多舛。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書局從上海搬到北京,合并到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此后,書局重返古籍出版的路子,在《資治通鑒》、《永樂大典》、《文苑英華》、《太平御覽》等一系列古籍校點編輯的背后,是毛澤東、周恩來、郭沫若、周揚、吳晗等人的名字,國家最高領導人與文化最高層面的主導者參與其中,也顯示了當時中華書局地位的特殊性。
曾經(jīng)的中華書局,會聚了名家、名著、名編輯,誰要是在中華書局出了一本書,那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如今,中華書局已經(jīng)走過百年風雨。百年的書局,正是百年的中國文化在歷史環(huán)境下的一個投影。中華書局是否還能像從前那樣,散發(fā)著知識的光芒,這是每一個關心它的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