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2)

祖父的六抽小柜 作者:楊凱麟


現(xiàn)在珍貴無比的檜木其實是臺灣老家具最常見的材質(zhì),阿里山鐵路的開發(fā)曾使得臺灣人的生活被檜木的獨特質(zhì)地所包覆與滋養(yǎng),這是大自然賜予的幸福。

我總是希望能疼惜每一件物品,正如它們先前的主人一樣。老東西的材質(zhì)常常是單純的木、竹、陶、瓷與玻璃,在歲月的淘洗下變得脆弱與易毀,而手工雕飾的人物花樣更是禁不起粗魯?shù)目呐?。生活于老東西之間使人懂得對周遭事物有更細心與謹慎的對待,對老東西的尊重與疼惜或許正是“慢活”的物質(zhì)基礎(chǔ),是對自己身處世界的用心。

對物的惜情來自于悠長時間所滋生的美感。室內(nèi)只要放置一件老家具,即使只是造型簡單的臺灣菜櫥,整個空間便往往盈溢著獨特氣韻,一種近乎隆重的莊嚴,以及此莊嚴所自然噴吐的美感。這是現(xiàn)代的薄板裝潢永遠模仿不來的。

臺灣地區(qū)民藝或許可以離開其僅是“古董收藏”的刻板印象或“文物買賣”的不佳聲譽,因為在臺灣民藝的諸多項目(老家具、老佛像、老瓷器、老石

雕……)里,銘刻著昔時臺灣社會敬天惜物的感情,以及對許多深情的民藝人而言,由歲月所賦予的獨特光暈。生活于臺灣,除了千篇一律地將自己的房屋改建與異化成虛假的地中?;虮睔W風(fēng)格之外,或許應(yīng)該有不裝潢(或拆裝潢)的選擇。臺灣地區(qū)既存的老家具與老東西可以是我們生活空間的另一個純凈可能,

而且比起被裝潢所污染與失憶的居家,屬于臺灣的老東西有更健康與無可取代的美感。

每一件老東西在時間的淘洗下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品,明滅閃爍著悠長生命所充盈的靈光。因為惜情與念舊,我決定寫下這些光暈所照亮的細微人、事,與我因此認識而熟稔、因熟稔而相惜的民藝人。

這不是一本古董指南,也不是關(guān)于古物歷史的研究,一切被寫下來并編纂成書的,是對昔時臺灣的感情,與在一切速成速食的失憶年代里,對我所曾喜歡與結(jié)交的民藝人事的回憶。

屬于臺灣的時間質(zhì)地與美感,或許就是這本書出版的理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