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家具中夠分量的老書桌不常見,適宜作為書桌的事務桌也往往比較像是孩童功課桌,很小家子氣,似乎大人們都不需讀書寫作,書桌不重要,還是生意場所收錢的賬務桌與錢柜才實在(這兩種家具的尺寸常常大得很霸氣),就像現(xiàn)在人們一從學校畢業(yè)也就不再看書一樣。這種不讀書的風氣自然很清楚地銘刻在臺灣的民藝家具上。在西洋古董家具里,書桌或辦公桌無疑是基本類別,在大陸地區(qū)的老家具里,書桌或畫桌亦不少見。唯獨臺灣常見的桌子都是挑高不宜久坐的吃飯桌與八仙桌。這種桌子現(xiàn)在剛好成為各種懷舊餐廳的標準配備,不無尷尬地讓一般人誤以為這就代表老臺灣的俗民生活。畢竟臺灣人總愛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吃飯皇帝大”啊!
可作為書桌的款式相當兩極,清代的桌子總是窄身挑高,有五斗柜的身形,坐在桌子前活像收錢的掌柜,讀不了什么書;不然就是小學生寒磣的功課桌,大人真要坐著這種桌子恐怕得彎腳縮脖辛苦過日子。
這件日式黑漆的書桌散發(fā)濃厚的日據(jù)時期氛圍,造型優(yōu)雅的黃銅拉把構成桌子立面的主導動機,巧妙地柔和了檜木家具的線條卻不失典雅,未流于俗艷。桌子尺寸不大,但用料厚重札實,整塊檜木構成的桌面亦未嘗因歲月的摧折而變形曲扭。這是少數(shù)讓人歡喜的臺灣書桌。
干漆的書桌由販仔收自旗山,桌面不是整塊板但嵌入細木線條,四周細膩地飾以線板及墨繪,桌腳間有陰刻的弧形插角,線條柔順秀氣。桌子使用厚實的檜木,很穩(wěn)固。我常坐在桌前遙想何種人家會定制這么考究的家具。這真是書桌,不是生意場的賬務桌。桌子主人應是日據(jù)時代的文人,才有這么雅致美感的要求。
合用的書桌不易覓得,清代的樟木桌柜常見,但桌面高而窄仄,兩個大抽屜讓雙腳根本放不進桌底,大概只適合站著寫毛筆字。漆著高雅黑漆的上海老書桌總有濃濃的仿巴洛克元素,與日據(jù)時代的風格格格不入。臺式書桌不易有大尺寸,似乎只是給小孩子讀書用的不重要家具。
總算這個書桌大氣,抽屜多手把又是令人歡喜的木雕做工,造型有經辦事務的嚴謹與沉穩(wěn),用料簡潔大方,大約是光復前后的老板用桌,桌面因此干凈,仍披覆著原來的老油漆。當年相中這張大桌子后想立刻從臺中載回來,車斗合不起來只好一路敞開灌風,在八月火焚的溫度中汗如雨下地開三小時與書桌一起回到家里。
讀書人能有形制脫俗的桌子相伴,真是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