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假設被請求寬恕的人很難熬,但對于尋求寬恕的人來說可能還更難熬。為什么我們會以為悔罪比寬恕容易呢?不是這樣的。當我們犯了錯而想要彌補時,人性的深度就展現(xiàn)出來了。我們顯示出自己是多么渴望療傷止痛,我們顯示出自己是多么渴望能為受到傷害的人療傷止痛。
史蒂凡斯·柯慈在普勒托利亞中央監(jiān)獄走過了四段進程。1996年圣誕夜,十七歲的柯慈和三名白人至上主義團體“南非白人抵抗運動”的成員,在南非伍斯特的一家購物中心設置了一批炸彈。他們針對一個當?shù)睾谌私?jīng)常造訪的場所,目標是要盡可能造成最大的傷亡。只有其中一顆炸彈爆炸,但有67人受傷,四人死亡,四人中有三人是兒童。事發(fā)后不久,柯慈表達他很失望死亡人數(shù)這么少。
是一位獄友讓柯慈踏上療愈之旅。尤金·達·寇克由于種族隔離政策時期無數(shù)兇殺案都有他的份,而被媒體稱為“一級惡魔”,但他成為柯慈的良師益友。“除非從被你傷害的人那里尋求寬恕,否則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被關在兩座監(jiān)獄里——一座拘禁你的肉體,一座關住你的心。修補自己造成的傷害永遠不嫌晚。到時候,即使還在坐牢,你也是自由的。沒人能夠鎖住你洗心革面的能力,沒人能夠鎖住你的良善或你的人性?!?/p>
2011年的和解日,一封來自柯慈的信被念給伍斯特炸彈事件的幸存者聽。信中,柯慈表達懺悔并請求寬恕。許多人已原諒了他的駭人之舉,有些炸彈事件的幸存者確實到監(jiān)獄探望過他,也有些還沒能寬恕。柯慈明白自己不能要求別人寬恕,但他形容被寬恕是“一種恩典……帶來超乎常人所能理解的自由”。
無論有心或者無意,當我傷害別人時,必然也傷害了自己。我變得比我本該成為的人還不如,我變得比我能夠成為的人還不如。一旦傷害了別人,我就需要歸還我從那人身上奪走的東西,或做出賠罪的表示。我也需要填補自己內心因為傷人的言行而喪失的東西。
要將失去的事物恢復,我們需要誠實地看一看自己,與過去的錯誤面對面。我們需要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并且為這些作為負起責任。我們需要真心的懺悔,而真心的懺悔來自于明白我們的錯誤對別人有什么影響。我們需要看一看自己的靈魂,了解到自己并不想當一個傷害別人的人。我們愿意痛改前非,并且愿意做任何修補一段關系所需要做的事情,即使那可能意味著再也見不到對方。我們必須愿意尊重自己沿著四段進程前行的速度。
我們想要尋求寬恕的對象也有他自己的四段進程,我們一樣必須愿意尊重。我們不能支配他的速度或進展。即使永遠得不到寬恕,我們也要勇敢地選擇走這條路,因為我們必須盡所有可能的努力做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