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出高墻

陌生人 作者:李家同


五十年前,一群來自歐洲的天主教修女們住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她們住在一所宏偉的修道院內(nèi),雖然生活很有規(guī)律,可是一般說來,她們的生活是相當安定而且舒適的,修道院建筑以外還有整理得非常漂亮的花園,花園里的草地更是綠草如茵。

整個修道院四面都有高墻,修女們是不能隨意走出高墻的,有時為了看病,才會出去。可是她們都會乘汽車去,而且也會立刻回來。

高墻內(nèi),生活舒適而安定,圍墻外,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糧食運輸因為軍隊的運輸而受了極大的影響,物價大漲,大批農(nóng)民本來就沒有多少儲蓄,現(xiàn)在這些儲蓄因為通貨膨脹更是化為烏有,因此加爾各答城里涌入了成千上萬的窮人,據(jù)說大約有兩百萬人因此而餓死。沒有餓死的人也只有住在街上,一直到今天,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些住在街上的人,過著非常悲慘的生活。舉個例來說,我曾在加爾各答的街道上,親眼看到一個小孩子,用一只杯子在陰溝里盛水洗臉、漱口,最后索性盛了一大杯,痛痛快快地將水喝了下去。

就在我住的旅館門口,兩個小男孩每天晚上會躺下睡覺,他們合蓋一塊布,哥哥最多只有四歲大,弟弟恐怕只有三歲不到,兩人永遠占據(jù)同一個地方,也永遠幾乎相擁在一起,他們十一點準時睡覺,早上六點以后就不見蹤影了。

這些孩子,很多終其一生沒有能夠走進任何一間房子,也可能終身沒有嘗過自來水的滋味。

住在修道院的修女們知道外面的悲慘世界嗎?這永遠是個謎,可是對這些來自歐洲的修女們,印度是一個落后的國家,這種悲慘情景不算什么特別,她們的任務(wù)只是辦好一所貴族化的女子學(xué)校,教好一批有錢家庭的子女們。

特蕾莎修女就在這座高墻之內(nèi),她出身于一個有好教養(yǎng)的南斯拉夫家庭,從小受到天主教的教育,十八歲進了這所修道院,成為一名修女,雖然她已來到了印度,她的生活仍然是很歐洲式的。

可是有一次到大吉嶺隱休的途中,特蕾莎修女感到天主給了她一道命令,她應(yīng)該為世上最窮的人服務(wù)。

一九四八年,特蕾莎修女離開她住了二十多年的修道院,她脫下了那套厚重的黑色歐洲式修女袍,換上了一件像印度農(nóng)婦穿的白色衣服,這套衣服有藍色的邊,特蕾莎修女從此走出高墻,走入一個貧窮、臟亂的悲慘世界。

高墻到今天都仍存在,可是對特蕾莎修女而言,高墻消失了,她從此不再過舒適而安定的生活。她每天看到有人赤身裸體地躺在街上,也不能忽視很多人躺在路上奄奄一息,即將死去;她更不能假裝看不到有人的肩膀被老鼠咬掉了一大片,下身也幾乎完全被蟲子吃掉。

特蕾莎修女是一個人走出去的,她要直接替最窮的人服務(wù),即使對天主教會而言,這仍是怪事,很多神父認為她大錯特錯,可是她的信仰一直支持著她,使她在遭遇許多挫折之后仍不氣餒。

四十六年以后,特蕾莎修女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她到靜宜大學(xué)接受了榮譽博士學(xué)位,為了增加對她的了解,我決定親自到加爾各答看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