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骨血相承(三)

楊絳:“九蒸九焙”的傳奇 作者:楊國良 劉秀秀


我父親有個偏見,認為女孩子身體嬌弱,不宜用功。據(jù)說和他同在美國留學的女學生個個短壽,都是用功過度,傷了身體。他常對我說,他班上某某每門功課一百分,“他是個低能!” 反正我很少一百分,不怕父親嘲笑。我在高中還不會辨平仄聲。父親說,不要緊,到時候自然會懂。有一天我果然四聲都能分辨了,父親晚上常踱過廊前,敲窗考我某字什么聲。我考對了他高興而笑,考倒了他也高興而笑。父親的教育理論是孔子的“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

楊絳的“天眼”,大概就是這樣被父親的手指叩開的。

老一輩知識分子家庭極為古典蘊藉的文化涵養(yǎng),以及父親所給的開明教育,不啻一股細細微風,使楊絳慢慢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深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楊絳對中國文化精神天然地有著深刻認同。這種認同,奠定了她一生為人為文的基礎,這也是進一步理解楊絳的一把鑰匙。

維護民主法治的“瘋騎士”

辛亥革命前夕,楊蔭杭辭職回上海,操律師業(yè)。

一次,和會審公堂的法官爭辯,法官訓斥楊蔭杭不規(guī)規(guī)矩矩坐著,卻蹺起了一條腿。他就故意把腿蹺得高高的,侃侃而辯。第二天上海各報都把這事當作頭條新聞報道,有的報上還畫一個律師,蹺著一條腿,果真靈動而富風采。楊蔭杭就成了“名”律師。其特立獨行之風與“魏晉風神”何異?!

1913年楊蔭杭再得張謇推薦,當了江蘇省高等審判廳長,因本省人回避本省官職的規(guī)定,不久調任浙江省高等審判廳長,駐杭州。

那時候,我父親不復是鼓吹革命的“激烈派”。他在辛亥革命后做了民國的官,成了衛(wèi)護“民主法治”的“瘋騎士”……

楊蔭杭做高等審判廳長時,堅持司法獨立,為了判處一名殺人惡霸死刑,和庇護殺人犯的省長、督軍頂牛,被人以“頑固不靈”的罪名告到大總統(tǒng)袁世凱面前,楊蔭杭被調任。后來案子發(fā)回重審,地方廳長維持原判。他笑著把拳頭一攥,說:“這是我最得意的事!”

其實,楊蔭杭所謂“最得意的事”也僅限于此,惡霸沒被刑殺,只關了幾時,后減為徒刑,過幾年就放了,楊蔭杭駕馭不了。楊絳起先不理解,以后每想起父親因案子堅持原判而一攥拳頭的得意勁兒,心上總感到振奮。

楊絳稱父親是衛(wèi)護民主法治的“瘋騎士”,在他身上不難找到堂吉訶德的影子。他的基本性格、精神維度和價值取向奠定了楊絳認識世界之觀念、方式的基礎,啟示兒女們追尋向善向上的境界。理解了父親,也就領會了“瘋騎士”堂吉訶德向風車宣戰(zhàn)的意義。楊絳在《堂吉訶德?譯者序》中分析堂吉訶德“瘋病的癥結”時,熱情地肯定了他身上具有的“舍生拼死”的精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