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絕代風華的音樂才子

民國音樂:未央 作者:滄浪云


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是從歌曲《送別》知道李叔同的,然而,對李叔同的全面認識僅憑著一首《送別》又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李叔同出生于天津豪門富戶,因為是庶出,加上幼年失怙,于是過早地體驗了人生的殘缺。當年奧國公使送給父親的一架鋼琴,伴隨他走過寂寞童年。李叔同初涉人生,探求中華文化底蘊,悲憫國家民族苦難,創(chuàng)作《祖國歌》,傳頌大江南北。

《祖國歌》(詞、曲:李叔同):

上下數(shù)千年,一脈延,文明莫與肩。

縱橫數(shù)萬里,膏腴地,獨享天然利。

國是世界最古國,民是亞洲大國民。

嗚呼,大國民!嗚呼,唯我大國民!

幸生珍世界,琳瑯十倍增身價。

我將騎獅越昆侖,駕鶴飛渡太平洋。

誰與我仗劍揮刀?嗚呼,大國民!誰與我鼓吹慶升平?

李叔同在“滬學會”教唱的《祖國歌》,詞曲配合貼切,主題鮮明,富有濃郁的民族音樂特色,歌頌了中華文明古國,抒發(fā)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李叔同編寫的樂歌中,他不僅為一些歌曲配以多聲部及鋼琴伴奏,同時,自己也有意嘗試了一些曲調創(chuàng)作,其中最為突出的當數(shù)《春游》,這可以說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春游》(詞、曲:李叔同):

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妝束淡于畫。

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

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

從《春游》的和聲進行來看,李叔同使用的無疑是西洋的手法,古典的規(guī)范。這樣的特點在他其他的一些作品中亦是如此。但這并不妨礙李叔同對傳統(tǒng)的留戀,那種中國文化所共有的特質深深印刻在他的骨子里,從而使他的性情“亦自有廣陵絕響的悲涼意味”,中國文人對“才情”的闡釋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李叔同一生寫了90多首歌曲。由于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yǎng),所作樂歌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雋永秀麗,意境深遠;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yōu)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他創(chuàng)作的《春游》《送別》《悲秋》《傷春》《晚鐘》《西湖》《落花》等數(shù)十首樂歌,在大江南北流行數(shù)十年,久唱不衰。像著名的《送別》,這首僅有十句唱詞、八個樂句的歌曲,自1914年問世以來,傳唱了近百年,仍然有著巨大的藝術魅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