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江文也的右派問題得到了糾正,相關政策也得到了落實,不但恢復了他原來的級別,補發(fā)了工資,安排了子女的工作,而且盡可能地追回了一些曾經(jīng)被查抄的物資等。改革的春風讓江文也終于感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這種新生的喜悅促使年逾古稀的他不顧體弱,又創(chuàng)作管弦樂曲《阿里山的歌聲》,后突患腦動脈硬化癥,此后一病不起。
1983年10月24日,經(jīng)醫(yī)治無效,江文也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73歲,最后的“天鵝絕唱”也憾未完成,一代偉才,一生追求在此緩緩停息。
云山滄滄,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他未完成的夙愿,會有后人繼承;他的人生和作品,還會被人惦念和上演。1985年,在北京舉行了“江文也遺作音樂會”,首次演出了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1985年,在香港舉辦了“江文也音樂研討會”和兩場“江文也紀念音樂會”;1990年,香港舉行了“江文也研討會”、“江文也手稿圖片展覽”和“江文也紀念音樂會”;1992年,在江文也的故鄉(xiāng)臺灣舉辦了“江文也紀念音樂周”和“江文也紀念研討會”,不久,江文也的管弦樂曲《臺灣舞曲》和《故都素描》被入選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