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分心時代,如何抓住聽眾稍縱即逝的注意力?(3)

這樣路演就對了:富蘭克林柯維教你建立商務(wù)演示優(yōu)勢 作者:科麗·科歌昂 布瑞克·英格蘭 朱莉·施密特


演示無處不在

如果你也是彼得的聽眾,也一定能感覺到,他沒有和在場的聽眾建立“連接”,聽眾們的心都飄到別的地方去了。誰沒有過類似經(jīng)歷呢?彼得有一個重要的信息要和大家分享,但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聽得進去。這成了一場可有可無的會議,彼得沒得到任何想要的結(jié)果。

和彼得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在一次又一次地向他人進行“令人討厭的”演示。但你可能會說:“我從來不做演示!”很多人都會否認。而實際上,我們的“演示”次數(shù)遠比想象中多得多。

以下是演示的真正定義:

以表達或說服為目的,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進行的信息分享。

我們通常都把演示想象得太過正式:你站在一個人滿為患的會議室里,在臺上滔滔不絕,同時用手中的遙控筆翻動著PPT,在完美解答了聽眾提出的各種刁鉆問題后,你自豪地走下臺,回到自己的座位??傊?,它是一種“西裝革履式的展示”。演示的方式有很多種。你面對的可能是辦工桌旁的幾個同事或客戶,也可能是來自全球的數(shù)萬人。今天的演示在形式上完全沒有想象中那么正式。比如作工作報告,在電話里和客戶溝通,向自己的小舅子灌輸某個觀點,或向老板申請升職。在以上所有情境中,你都要傳達某些信息,也就是以表達或說服為目的進行信息分享。

在工業(yè)時代,人們用雙手勞作。而在知識時代,我們用大腦、語言和圖片來工作,并且將一半甚至更多的時間花在了溝通上。這就是我們在這個時代創(chuàng)造價值的方式。

諷刺的是,我們并不怎么擅長溝通和交流。當我們問別人:“我的演示為什么會失???”他們通常會列出幾個司空見慣的答案:展示不足、詞匯貧乏、設(shè)備不給力、過度依賴PPT、只會照本宣科、扯得太遠、沒能理解聽眾的需求、沒能清晰傳達信息……反正在你開口前人們就預料到,自己肯定會聽到一場糟糕的演示。一場糟糕的演示會讓我們付出什么代價?答案是時間。包括演示人漫長的準備時間和聽眾們的時間。你一定參加過那種廢話連篇的“非生產(chǎn)性會議”,就是那種感覺。浪費時間就意味著浪費金錢。但更重要的是,人們因為溝通不暢,錯過了多少偉大創(chuàng)想、革新或銷售機會?顯然,對溝通技藝掌握得爐火純青的人,將在商業(yè)世界中掌握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