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屈不撓的博學(2)

思想背后的利益 作者:陸建德


在瑞思演講這類場合,薩義德受到時間上的限制,難以盡情展示??率降摹安磺粨系牟W”。作為聽眾或讀者,有必要簡略回顧“近代史上最不義之事”。

根據(jù)《貝爾福宣言》(即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1917年11月2日致英國猶太人領袖羅斯柴爾德男爵二世的信件),英國政府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猶太民族家園,條件是絕不應使“巴勒斯坦現(xiàn)有非猶太社團的公民權利或宗教權利受到損害”。我們從“阿拉伯的勞倫斯”(T.E.Lawrence)所著《智慧七柱》一書得知,在一戰(zhàn)后期,阿拉伯軍隊參與協(xié)約國作戰(zhàn),決定了奧斯曼帝國在中東地區(qū)的潰敗。然而在巴黎和會上,阿拉伯人的利益卻被撇在一旁。倒是幾位擅長幕后運作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在巨頭間積極游說,想從政治上控制巴勒斯坦,將人口上占絕大多數(shù)的阿拉伯人置于猶太移民統(tǒng)治之下。戰(zhàn)后英國在巴勒斯坦成立托管政府,官員們注意到,阿拉伯人一盤散沙,不懂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維護自身權益,時間一長就處處受制于居于少數(shù)的猶太移民。一旦英國官員想本著《貝爾福宣言》的精神對當?shù)夭煌缛旱睦嬉灰曂?,他們就會受到來自猶太社團的巨大壓力,有的不得不掛冠而去,如被猶太復國主義者稱為“叛徒”的首任托管政府首腦、英籍猶太人赫伯特·塞繆爾。早期巴勒斯坦猶太移民的成功得力于本-古里安、亞布廷斯基和卡茲納爾森等鐵腕人物。本-古里安在20世紀30年代承認,假如他是一位有民族意識的阿拉伯人,他就會反對大量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在二戰(zhàn)爆發(fā)前,巴勒斯坦的阿以矛盾已十分尖銳。亞布廷斯基毫不含糊地表示:“巴勒斯坦應屬于猶太人。使用合適的方式創(chuàng)立一個種族上純潔的猶太國,這永遠是必要的。阿拉伯人現(xiàn)在十分明白,我們想如何處置他們,我們想從他們那里得到什么。我們應該不斷制造既成事實的局面,也要向阿拉伯人解釋,他們必須離開我們的土地,撤退到沙漠中去。”1931年猶太“國民軍組織”(Irgun)在巴勒斯坦成立,號召在約旦河兩岸建立猶太國家。該組織針對英國人采取恐怖暗殺活動,殘暴對待阿拉伯人,并將大批猶太人非法移民巴勒斯坦?!八固囟鲙汀币彩菢O有名的恐怖組織,1940年由亞布拉罕·斯特恩組建,正式取名“以色列自由戰(zhàn)士”。這些“自由戰(zhàn)士”求助于德國,不斷對巴勒斯坦的英國人實施恐怖襲擊。斯特恩予1942年2月被英國警察“定點清除”。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為盟軍的勝利作出貢獻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卻發(fā)現(xiàn),在勝利大會師中他們失去了容身之地。

討論阿以沖突不能不提猶太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承受的難以置信而且不容否認的苦難。薩義德對此有何看法?他在演講中說,以色列成立后,不斷有猶太知識分子代表自己民族的集體悲情,見證其艱辛,強化其歷史記憶;像美國猶太裔作家伊利·威塞爾(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現(xiàn)在我們還要加上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匈牙利猶太裔小說家凱爾泰斯)那樣的寫作是必要的,但是這遠遠不夠。他指出,一位知識分子必須從更寬廣的全人類的視角來理解某一民族的不幸,設身處地地從自己民族的痛苦經(jīng)驗來看待其他蒙受苦難的民族:

只是肯定一個民族被剝奪、迫害、屠殺、取消權利、否認政治存在,而不同時把那些慘狀與其他人的相似苦難相聯(lián)系……這是不夠的。這絕不意味著失去歷史的特殊性,而是防止在一個地方所吸取的受迫害的教訓,可能在另一個地方或時間被遺忘或違犯。正因為你代表了你可能也經(jīng)歷過的自己民族的苦難,所以在自己民族現(xiàn)在可能把類似罪行施加到他們的受害者身上時,你也擺脫不了揭露的責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