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在克萊斯勒手下傳出委婉動聽的音樂,在海因茨手下卻只發(fā)出刺耳的觸碰到琴弦的聲音。開始,他自己也皺緊眉頭,但是,很快,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位音樂王子,臺下,坐著鄰家穿著紗裙的女孩,那是他心儀已久的夏綠蒂,在用驚羨的眼神望著他,聽著他拉琴。
但是,小小的海因茨,并不懂得他這樣做,是多么的“不合時宜”!
他時常一邊拉著,一邊在腦袋瓜中,在小小的心里,回憶、默念著他所聽過的樂曲,居然有時也能拉出一小段兒還算成曲的樂段。但也只是一小段,很快就又“野調(diào)無腔”,但是他不管,他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是在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作。他時常陷入這種自我陶醉、自我欣賞的如醉如癡的境地!
終于有一天,在他時而找著調(diào)、時而又跑調(diào)、隨意播撒著融合著記憶和自創(chuàng)的樂曲與刺耳撓心的噪音的時候,驚動了正從樓下窗外走過的納粹青年軍。那傳出來的聲音再不好聽,他們也能聽出那是在拉小提琴的聲音。在這座音樂與生命、生活幾乎同等重要的城市,不管是好人歹人,也都會用一兩件樂器,會聽音樂之聲。此刻是什么時候?但凡猶太人都“噤若寒蟬”,偏偏在這幢猶太人聚居的樓房里,還敢有小提琴的聲音傳出!這在納粹青年軍看來,是諷刺,是蔑視,是無厘頭般的黑色幽默,在舉國舉城都在為大日耳曼的偉大理想與嚴(yán)肅目標(biāo)而戰(zhàn)的日子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幾個青年軍循聲三步并作兩步?jīng)_了上來,一腳踹開門,本來是想抓住那名不知死活的猶太佬,卻只見是一個比樂譜架高不了多少的小男孩在那里自顧自地“演奏”著。義憤填膺的他們與小男孩拉琴構(gòu)成的情景,簡直就是一幅諷刺漫畫,令人又好氣又好笑。
“別拉啦!”一聲斷喝,將陶醉在夢境中的海因茨嚇得一哆嗦,右手里的弓弦便應(yīng)聲掉到了地上。一臉恐懼的海因茨回過身來望著青年軍,但是左手仍然緊緊地攥住小提琴!
“斯特拉底瓦里!”一名青年軍驚叫起來。在海因茨回過身來的一剎那,他看清了猶太小男孩手里居然攥著一把那么名貴的小提琴。不知道這名青年軍是否也曾夢寐以求過一把屬于自己的堪稱世界上最棒的小提琴,也不知道他是嫉妒還是仇恨,或者嫉恨兩者兼而有之,總之他就像餓虎撲食一樣撲向海因茨,去伸手搶奪海因茨手里的斯特拉底瓦里。
海因茨將小提琴死死地?fù)г趹牙?,就是不松手,他沒有因恐懼而哭泣,卻發(fā)出尖聲厲叫,那聲音比他拉小提琴發(fā)出的“吱嘎吱嘎”的尖利顫動的聲音還要令人抓狂!
千鈞一發(fā)之時,海因茨的父母趕了回來。海因茨的母親如同保護(hù)幼崽的老母雞一樣,竄到海因茨身旁,張開雙手去掩護(hù)他。但是,已經(jīng)晚了,納粹青年軍一把將斯特拉底瓦里搶過來,高舉過頭頂。
“放下,快放下,還給孩子!”海因茨的父親預(yù)感到納粹青年軍要摔下斯特拉底瓦里,驚恐地喊道。
“啪!”納粹青年軍用力一摔,斯特拉底瓦里頓時粉身碎骨,幾根琴弦掉到地上震顫抖動,好像發(fā)出幾聲哭泣!
海因茨還是沒有哭,但是他發(fā)了瘋一般,竟然對納粹青年軍連踢帶咬,然后一頭撲到地上,嘶鳴著將小提琴的碎片摟進(jìn)懷里。
“哈哈哈哈……猶太小豬玀,癡心妄想!”幾個納粹青年軍看著懷抱小提琴碎片痙攣著的海因茨,惡毒地狂笑。他們就如同魔鬼附體,將折磨與虐待變成了本能,揚長而去還意猶未盡:“告訴你們,這不算完,等著,等我們辦完了今天更要緊的事,明天還來,你們不趕緊滾蛋,滾出我們的國家,就將你們關(guān)進(jìn)集中營,你們到那里擁抱你們的音樂夢想吧!”
等他們走后,海因茨才撲進(jìn)母親的懷里哭泣起來。海因茨的母親顧不得勸慰他,便對他的父親催促道:“你快去,快去辦簽證!沒聽到嗎?到明天,拿不到簽證,我們一家人就會被他們送入集中營。別說孩子的提琴夢了,連他,連我們的命都保不住?!彼春⒆拥母赣H還呆立在那里,知道他在想什么,“快去呀,你!別猶豫了,也別再挑了。什么美國、英國、巴勒斯坦的,還容你挑,不是中國上海最好辦嗎?進(jìn)入上海不要簽證,也不用經(jīng)濟(jì)擔(dān)保,也無須邀請信函,就只到他們的領(lǐng)事館辦一個離境簽證就行了?!?/p>
“到中國到上海,那孩子就不能學(xué)小提琴了,那地方那么窮,再說已經(jīng)陷入戰(zhàn)亂,日本人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上海!雖說有租界,但人們都管上海叫做‘孤島’?!?/p>
“你傻呀你!活命要緊,還想那么多。難道等你進(jìn)了集中營再去想清楚?快去,要不你看著孩子,我去!”
“還是我去吧?!?/p>
海因茨的父親這才如夢初醒,返身沖下樓,向中國總領(lǐng)事館跑去。
他們終于搶在納粹把他們送進(jìn)集中營之前,拿到了前往中國上海的簽證。
逃到上海以后,沒想到得到了世界國際救援組織的各種幫助,更得到了中國老百姓的無私幫助,而且,這里的猶太社團(tuán)不僅僅是協(xié)助謀生,還活躍著諸如出版、音樂、體育等好多組織。尤其令他們寬慰的是,雖然是在戰(zhàn)爭期間,海納百川的“海派文化”并沒有喪失殆盡,居然還存在著好幾家教習(xí)小提琴的學(xué)校,有不少有著較高音樂造詣的人也在教授小提琴,而且,樂器商店依然開門,小提琴依然有售。
于是,在安頓下來以后,他們就在中國上海,為海因茨·格林伯格購買了一把小提琴,雖然不是名貴的“斯特拉底瓦里”,但也足夠好了。然后,他們打聽到同樣也是逃難到這里的、原來在維也納當(dāng)小提琴教師的猶太教師,便將海因茨·格林伯格送到他那里去學(xué)習(xí)小提琴。六歲的海因茨·格林伯格,就是在上海接受了音樂啟蒙,學(xué)會了拉小提琴,展開了音樂夢想的翅膀。他從此展翅高飛,直到成長為全世界著名的維也納愛樂樂團(tuán)的首席小提琴演奏家。
海因茨·格林伯格一生不忘任可幫助他們一家到上海避難的善舉,他十分感激地說:“我的生命和事業(yè)都是任可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