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應該是在2010年。對,就是在2010年,我為某企業(yè)家寫傳記,時常去他曾經奮斗過的地方去采訪已是家常便飯。這一天,我早早地出發(fā),一路驅車前行,沿途風景單一,除了光禿禿的山坡,就剩下不知道要前行多少米才會看到的零星小樹。我坐在車的后座上,吸了一口氣,沒有心思去欣賞——曾經以為自己可以不在乎這些,但這一次我卻例外了。因為,心隨景動。
我開始擔心,這樣的心境能否順利完成采訪。這時候,企業(yè)家對我說了一句話,等我們到了目的地,我?guī)闳ヒ粋€地方,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一旁的朋友“沉默不語”,注意這個詞匯,它將引導我們開啟愉悅靜和的神圣之門,但不在此刻。
坐在車上,時間流走,我心無法安然,朋友卻悠閑自若地去聽他的隨身聽了。下午的時候,終于到達目的地,短暫的休息后,我和朋友決定正式進行采訪,但企業(yè)家說不急,先帶我們去一個地方。然后,我們就跟隨他的腳步去了一個地方。那地方屬于僻靜之地,但最終到達除了要穿行一段公路,還要徒步登上幾百級的石階——這還不夠,仍需要走過一段彎彎曲曲的小路才行。
我們一行三人幾經波折終于到達了,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禪院,身處其中閑適、靜謐。原來,這里住著一位老者,企業(yè)家與他是多年的好友,跟隨著塵世中的腳步踏進佛意悠悠的禪房,里面簡單古樸的陳設讓人豁然有了一種久違的祥和。
但是,更讓我頓悟的是掛在正南方向的一副字畫,上面寫著“愉悅靜和”。老者見我緊盯著墻上的字畫不放,便開口問我,說施主是明白了什么嗎?我將目光從字畫上移開,轉而注視著他,說好像明白了什么,但還心存一些混沌。老者沉默了半晌,然后說世間之混沌,皆在于心也,心若不混沌,萬事萬物就不再混沌了。后面的內容,想必定是你我都很想知道的,于是,我滿懷期待地問可有實效的解救之法,老者說只需四個字——“沉默不語”。
沉默不語,在我們的生活字典里就是不說話而已,還能有什么獨特之處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面對一個詞匯——開啟。因為,唯有明白開啟的重要性,我們才可以真正做到“沉默不語”。有過這樣的感受嗎,當你心亂如麻,不知所措,感覺四周都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敵視”,急躁如雷的你再不“靜下來”,事態(tài)只會越來越糟。這時,你忽然明白就算是再怎么急于去“解決問題”都不會達到理想的結果,然后,你整合自己的心情,靜靜的,不說一句話,緊接著,急躁不安的心情終于消失。最后,你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快樂”中。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快樂”的感覺會讓你頗有成就感。因為,你解決了你面臨的難題,你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奇妙之門”。那么,我們不妨就從開啟這道“奇妙之門”說起。關于開啟,其實可以用很多詞來解釋,比方說,冥想、頓悟、進入到當下的生活等。是的,意思都是相似的,更神奇的是,它們都可以讓你更好地活著,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難題,盡情地享受生命帶給你的幸福。因此,一旦“開啟”順利啟動,“奇妙之門”就打開了,這就是開啟后的那個狀態(tài)——“愉悅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