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目的(3)

生命之輪:生與死的回憶錄 作者: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


如果能夠痛痛快快地宣泄自己的憤怒,而不感到罪惡或是羞愧的話,病人們通常會經歷討價還價的階段:“哦,求你讓我的妻子能活著看到這個孩子進幼兒園吧?!比缓笏麄冇謺由弦粋€小小的祈求:“至少讓她活到孩子高中畢業(yè)吧。那時她已經大到能應對母親的去世了?!敝T如此類。我發(fā)現(xiàn)人們對上帝許下的諾言從來未保持過一致,他們只是在討價還價,每次都在不斷提高賭注。

不過這段討價還價的時間讓照顧者終于得以喘一口氣。病人雖然還是感到十分憤怒,但卻不再充耳不聞地對任何人充滿敵意。病人不再情緒低落,開始能夠和旁人交流。他們也許還會發(fā)脾氣,但不會再傷害到別人。我認為這段時期是幫助病人完成未了事宜的最佳時機。走進他們的房間,說出那些一直未解決的心結,這時不妨火上澆油,讓他們徹底宣泄出自己的怒氣,然后宿怨就會轉化成愛和諒解。

面對生活中的巨變,病人或多或少地都會陷入深深的沮喪之中,這是很自然的事,誰能例外呢?他們已經無法否認自己得了重病、身體條件也開始每況愈下了;接著還可能會出現(xiàn)經濟負擔,通常外表也會發(fā)生讓人心痛的改變。女人還會擔心失去一只乳房會變得不那么像女人。當大家開誠布公地說出這些憂慮時,病人通常都會積極地作出回應。

比較難應對的沮喪類型是,病人意識到他將失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和他愛著的每個人。這是一種無聲的沮喪,在這種情況下,病人看不到任何光明的一面,任何安慰的話語都無法撫慰病人那破碎的心,他不再回顧過去、只想探求那深不可測的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病人釋放出他的憂傷,為他祈禱,關愛地拍拍他或只是陪他在床邊坐一坐。

如果病人能夠盡情哭鬧,宣泄出他們的憤怒和悲慟,完成他們未了的心愿,說出他們心中的恐懼,并且成功渡過以上幾個階段的話,他們就能到達最后這個接受的階段。他們不會很開心,但卻不再沮喪或憤怒。這個時期的病人十分安靜,他們會自顧自地陷入沉思中,期待著獲得安寧。之前的痛苦掙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長時間的睡眠。我在《論死亡與瀕死》這本書中,將其稱為病人在“漫長旅程前最后的休息”。

兩個月后,我完成了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自己為了第一次講座去圖書館找資料時,想找的正是我創(chuàng)作的這種書。我將終稿投到了郵箱里,雖然不知道《論死亡與瀕死》能否成為一本重要的著作,但我敢肯定,我在書中所記錄下的信息十分重要。我希望人們不要誤解我所傳達的信息。我的瀕死的病人們身體并未康復,但他們卻獲得了更好的情感和精神狀態(tài)。事實上,他們比大部分身體健康的人還要感覺良好。

后來有人問我,這些瀕死的病人在死亡這個問題上讓我學到了什么。一開始我想給出一個非常專業(yè)的醫(yī)學解釋,但那樣的話我就無法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我從瀕死的病人那里學到的,不僅是瀕死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況,他們還和我分享了自己本來可以做、應該做,但因太過虛弱或直到變成鰥夫或寡婦時仍未做的后悔莫及的事情。他們回顧自己的一生,教會我生命中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和瀕死無關,而是好好活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