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jīng)學略說 (7)

國學修養(yǎng) 大師談 作者:章太炎 陳柱


施、孟與梁丘共事田生,孟喜自云:田生且死時,枕喜膝,獨傳喜;而梁丘曰:田生絕于讎手中,時喜歸東海,安得此事!是當時已起爭端。今孟喜之《易》,尚存一鱗一爪。臆造之說,未足信賴。焦延壽自稱嘗從孟喜問《易》,傳之京房,喜死,房以延壽《易》即孟氏學,而孟喜之徒不肯,曰:“非也?!比粍t焦氏、京氏之《易》,都為難信。虞氏四世傳孟氏《易》,孟不可信,則虞說亦難信。此數(shù)家外,荀氏、鄭氏傳世最多,然《漢書》謂費本無書,以《彖》、《象》、《文言》釋經(jīng),而荀氏據(jù)爻象承應陰陽變化之義解說經(jīng)意,是否為費之正傳,亦不可知。鄭《易》較為簡單,恐亦非費氏正傳。今學《易》者多依王弼之注,弼本費《易》,以文字論,費《易》無脫文,當為可信。余謂論《易》,只可如此而已。

此外,《古論語》不可見,今所傳者,古、齊、魯雜糅?!缎⒔?jīng)》但存今文。關于典章制度、事實之不同者,須依古文為準。至尋常修身之語,今古文無大差別,則《論語》、《孝經(jīng)》之類,不必問其為古文或今文也。

十四博士皆今文,三國時始信古文。古文所以引起許多糾紛者,孔壁所得五十八篇之書,亡于漢末,西晉鄭沖偽造二十五篇,今之孔氏《尚書》,即鄭沖偽造之本。其中馬、鄭所本有者,未加竄改;所無者,即出鄭沖偽造。又分虞書為《堯典》、《舜典》二篇,分《皋陶謨》為《益稷》?!洞笥碇儭?、《五子之歌》、《胤征》已亡,則補作三篇。既是偽作,不足置信。至漢人傳《易》,是否《易》之正本不可知,后則王弼一家為費氏書。宋陳希夷輩造先天八卦、河洛諸圖,傳之邵康節(jié),此乃荒謬之說。東序河圖,既無人見,孔子亦嘆河不出圖,則后世何由知其象也。先天八卦,以《說卦》方位本離南坎北者改為乾南坤北,則與觀象、觀法而造八卦之說不相應,此與《尚書》偽古文同不足信偽古文參考閻氏《古文尚書疏證》,河洛參考胡氏《易圖明辨》。至今日治《書》而信偽古文;言《易》而又河洛、先天,則所謂門外漢矣。然漢人以誤傳之說今文家亦甚多。清儒用功較深,亦未入說經(jīng)正軌,凡以其參雜今古文故也。近孫詒讓專講《周禮》,為純古文家。惜此等著述,至清末方見萌芽,如群經(jīng)皆如此疏釋,斯可謂入正軌矣。

經(jīng)之由來及今古文之大概既明,須進而分講各經(jīng)之源流。今先講《易經(jīng)》。

初造文字,取法獸蹄鳥跡;畫卦亦然?!兑住は缔o》云:“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今觀乾、坤二卦:乾作,坤作?!侗阕印吩疲骸鞍素猿鲇邡楒乐唬壮鲇陟`龜之所負。”蓋鳥舒六翮,即成象,但取其翮而遺其身,即成象。于是或分或合,錯而綜之,則成八卦。此所以言觀鳥獸之文也。抱樸之說,必有所受,然今無可考,施、孟、馬、鄭、荀爽皆未言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