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史記·婁敬傳》,高帝時,婁敬已引八百諸侯之語。又,《陸賈傳》稱陸生時時前稱說《詩》、《書》,可見漢初尚有人知《尚書》者。蓋婁敬、陸賈早歲誦習而晚失其書,故《儒林傳》云“孝文時求為《尚書》者,天下無有”?!盁o有”者,無其書耳。然《賈誼傳》稱誼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其時在文帝之前。《詩》本諷誦在口,《尚書》則必在篇籍矣??芍敃r傳《書》者不僅伏生一人,特伏生為秦博士,故著名爾。
《尚書》在景帝以前,流傳者皆今文。武帝初,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古文《尚書》,孔安國獻之據(jù)《史記》、《漢書》及《說文序》所引,所得不止《尚書》一種。孔安國何以能通古文《尚書》?以其本治《尚書》也。伏生傳《書》之后,未得壁經(jīng)之前,《史記》稱魯周霸、孔安國、洛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事孔安國、周霸,皆申公弟子。申公之治《尚書》于此可見。賈誼本誦《詩》、《書》,故其孫嘉亦能治《尚書》,孔安國為博士,以書教授。倪寬初受業(yè)于歐陽生,后又受業(yè)于安國。所以然者,以歐陽生與孔安國本不同耳。倪寬之徒,為歐陽高,大小夏侯。歐陽、大小夏侯三家本之倪寬,而倪寬本之孔安國。孔安國非本之伏生,則漢之所謂今文《尚書》者,名為伏生所傳,實非伏生所傳也。三家《尚書》亦有孔安國說,今謂三家悉本伏生,未盡當也。
今文《尚書》之名見稱于世,始于三國,而非始于漢人。人皆據(jù)《史記·儒林傳》“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一語,謂孔安國以今文《尚書》翻譯古文。此實不然。《漢書》稱“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謂以隸書讀古文耳??装矅谜邽槲迨似^伏生二十九篇分為三十四篇者,實多二十四篇。二十四篇中《九共》九篇,故漢人通稱為十六篇??装矅纫越裎淖肿x之,而《史記》又謂《逸周書》得十余篇,《尚書》茲多于是。可知孔安國非以伏生之《書》讀古文也。蓋漢初人識古文者猶多,本不須伏生之《書》對勘也。
孔安國之《書》授都尉朝,都尉朝授膠東庸生,庸生授胡常,常授徐敖,敖授王璜、涂惲。自孔至王、涂凡五傳。王、涂至王莽時,古文《尚書》立于學官。涂傳東漢賈徽。太史公從孔安國問,《漢書》稱遷書載《堯典》、《禹貢》、《洪范》、《微子》、《金縢》諸篇多古文說。然太史公所傳者,不以伏生為限。故《湯誥》一篇,《殷本紀》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