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6月的一天傍晚,一個專門收購遺言的商販出現(xiàn)在長江平原南部的一個小城。他挑選護城河邊的一個小客棧住下。當天午夜,他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張貼了十幾張廣告。廣告這樣寫道: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黃金有價,遺言無價。一個人的臨終遺言是他留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本人專門收購遺言,每份遺言十塊大洋。歡迎出售遺言,本人服務上門。聯(lián)系地址:新北門客棧西廂。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小城,在平靜的小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們首先要核實這一消息的真假。因為這個消息聽起來不可思議,居然有人專門收購遺言,而且出這么高的價錢,比廢銅爛鐵貴一百倍。但是去過新北門客棧的人都證實這不是玩笑,是千真萬確的。頭上扎著紅頭布的商販不僅告訴前來打聽的人確有其事,而且告訴人們他這一行當?shù)囊?guī)矩。不是所有的遺言都可以收購的,必須是即將死亡的人向他口授的遺言,他才收購,他才會出這么高的價錢。商販還向好奇的人們演示了他手中的撥浪鼓。那是一個神秘的裝置。把寫有遺言的紙從它側(cè)面的縫隙插進去,旋轉(zhuǎn)幾下,就卷進去了,再也打不開。商販說,沒人能打開。但是,善良的市民們在證實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后,很快發(fā)現(xiàn)這件事情有許多可疑之處,甚至是個騙局。首先是他為什么收購遺言?對此,商販的解釋和他在廣告上說的一樣,他一再強調(diào),人間沒有什么比遺言更值錢的了。他會反問你,你能說出什么東西比遺言值錢嗎?更讓人們可疑的是,他出這么高的價錢買遺言,這些遺言他做什么用?作為一個商人,他如何賺錢?他把遺言賣給誰?誰會出更高的價錢買遺言?對這個問題商販諱莫如深,從不正面回答。不過,他說,不是你們給我錢,是我給錢給你們,我騙你們什么呢?
盡管人們對商販議論紛紛,將信將疑,但有一點人們是堅信不疑的,那就是沒有人會出售遺言給他,沒有人會為了十塊大洋出售遺言給他。何況,一個人的遺言,或多或少會涉及個人及家庭的隱私,人們怎么會把秘密或隱私告訴一個素不相識的商販呢?
家住城門口的鐘表匠,是商販來小城后,第一個瀕臨死亡的人。鐘表匠當初也和市民們一樣,覺得商販十分可笑十分可疑,堅信不會有人出售遺言給他。但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突然懇求家人把商販請來,他要出售遺言。家人堅決反對。鐘表匠流著淚說,我臨死前就這一個要求,請你們滿足吧。家人只好把商販請來。商販在膝蓋上鋪一塊紅布,用紙記下鐘表匠的遺言,看著鐘表匠咽下最后一口氣,把遺言卷進撥浪鼓,丟下十塊大洋,揚長而去。
說起來叫人難以置信,以后小城的人臨死前都會把商販叫過去口授遺言,這已經(jīng)成了小城人死亡之前不可缺少的儀式。商販就這樣,在小城站住了腳,生意越來越紅火。人們永遠困惑不解的是,商販收購這些遺言干什么?他怎樣賺錢?為什么那些臨終的人都會把商販叫去把遺言賣給他?
1878年7月的一天傍晚,商販趕著馬車離開了小城。商販一邊搖著撥浪鼓一邊喊道:“收購遺言啰,十塊大洋一份!”小城的人目送商販,看著商販手里那個裝有遺言的撥浪鼓,不知道為什么心里晃悠晃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