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已不知道濱江樓具體的所在,不知該說人去樓空,還是說樓人俱亡。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到香港曾四處打問濱江樓,但沒有一個人能告訴他。他就在臨江的一座破敗的老樓前,姑且當做濱江樓,而放下一束白菊花。他說這樓是等待爆破的、快要是廢墟的所在。當時夕陽落在維多利亞灣,半個香港都是紅的了,連白菊花也是紅的,他躬身垂首,誰知才一抬頭,已是滿目眼淚,他一眼里是夕陽,一眼里是菊花,一白一紅,天地驀然很大,好像成了空白,人在歷史的蒼茫里渺小極了。我不知道這眼淚里的成分。是感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這垂死的樓,活像個殘的暮年的英雄。它看到過二十五歲的林覺民么?老樓昭示著滄桑,讓人窺視到百年民族步伐的蹣跚。老樓是歷史的蒼茫發(fā)出的暗示,使你不能不動容,只要歷史還在前行,時間不會回轉,一切都會變老的,老了就老了吧,即使把一片廢墟留給后人憑吊,也是一種繁華過后的坦然啊,但這無數(shù)老樓的一座應該記得一個翩翩的濁世佳公子。在這座樓里的夜暗里,等待同伴睡去,他坐在桌前,要為二十五歲的生命和家庭挽一個結:“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其使吾先死也,毋寧汝先吾而死?!瓿趼勓远蠼?jīng)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又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先告妾,妾愿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p>
辛亥年3月的下旬,不知道香港的夜是陰抑還是晴,但月亮是在夜半才會出啊。林覺民是喜歡夜色的,他在疏星殘月的夜間,獨自修書,是寫給將要到來的東方泛白,還是像往常是趁著殘月的微光找一條小路悄然走回他的巷子,但我們讀到這樣的告白,總是心頭一暖。
決計為了國色去赴死了,林覺民的心也就平靜下來,湊著夜色,也該交割一下、總結一下了。也許愛到極致是絕情,也許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論斷,齊秦的姐姐齊豫《覺——遙寄林覺民》,就是站在陳意映的角度,質問林覺民,是誰給你選擇的權利讓你就這樣地離去:
覺
當我看見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剎那即永恒
再多的難舍和舍得
有時候不得不舍
覺
當我回首我的夢
我不得不相信
剎那即永恒
再難的追尋和遺棄
有時候不得不棄
愛不在開始
卻只能停在開始
把繾綣了一時
當做被愛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遺棄都是守真情的堅持
我留守著數(shù)不完的夜和載沉載浮的凌遲
誰給你選擇的權利讓你就這樣的離去
誰把我無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紙上的
一個名字
如今
當我寂寞那么真
我還是得相信
剎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時候不得不理
有時候愛是不能忘記的,有時候愛是不能接受的,往往愛連著死,我知道很多人有如此的心態(tài),但一定會斥責絕不會接受。愛是最沒道理的,愛能死生肉骨,愛來時,一個人可以低到塵埃里。愛這種人人都有的天賦,我們即使不讀《與妻書》,不需要經(jīng)歷,我們便能憧憬。不需要身在其中,我們就能在詩詞中體驗情人們那近乎不可理喻的癡狂。生命,原本需要用情來燃燒。唯化作愛的灰燼,唯有把愛烙在我們那幾乎不存在的生命,生命才存在過。是誰說過,等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恨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但是仍然感謝上蒼,給了我一個可等、可怨、可恨、可想的人。愛是永恒!當所愛是你,愛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