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訓開始變得有錢了,而武訓的哥哥不務正業(yè),常向他借錢,一些親戚朋友也來要求他資助,武訓都拒絕了:“不顧親,不顧故,義學我修好幾處?!?/p>
光緒十二年(1886年),武訓四十九歲,已置田二百三十畝,積資三千八百余吊,決定創(chuàng)建義學。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名開明地主仰慕武訓的為人,聯(lián)合捐出土地供武訓辦義學之用。武訓開始到各地購買磚瓦木料,并親自押運。開工后,武訓每天早起晚睡,在工地上搬磚打水,和工人們在一起共同勞動。
光緒十四年(1888年),武訓花錢四千余吊所建的第一所義學在堂邑縣柳林鎮(zhèn)東門外落成了,取名“崇賢義塾”。武訓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來實現(xiàn)他的理想,在這三十年里,他受盡苦難,但始終堅定地一步步邁向目標?!俺缳t義塾”建成后,武訓親自跪請有學問的進士、舉人任教,跪求楊樹芳做學董,主持義塾,跪求貧寒人家送子上學。當年招生五十余名,分蒙班和經(jīng)班,不收學費。開學當天,準備了豐盛的筵席招待學董、老師和鄉(xiāng)紳,武訓自己卻在外面向來賓磕頭致謝,堅決不肯入席。他跟學生們一樣分得一斤饃饃、一碗大鍋菜,仍舍不得吃,跑到莊外的磚窖上換了幾塊新磚回來,自己仍吃些殘菜剩飯。義塾成立后,雖然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他的心愿,但他依舊過著漂泊無定的流浪生活,到處去要飯,仍舊住破廟。學生們曾集體跪求他來住義塾,他也不肯,說:“我過的生活自己不覺得苦,只要你們努力學習,我比什么都快樂?!币惶齑箫L,廟屋上的瓦刮下來,落到武訓頭上,砸得他頭破血流,他卻悠然自得地唱著:“打破頭,出出火,修個義學全在我?!?/p>
武訓還十分關心義學里學生的讀書情況,時不時來探視一下,對勤于教事的塾師,武訓常常跪叩感謝;對貪玩、不認真學習的學生,他則是下跪泣勸:“讀書不用功,回家無臉見父兄?!币惶烨宄?,學生都已到齊,塾師卻尚未起床。武訓悄悄地走進塾師的臥房,不聲不響地跪在床前不住地流淚。塾師醒來后,武訓說:“先生睡覺,學生胡鬧,我來跪求,一了百了?!边€有一位塾師請假回家,逾期不歸。武訓步行六十華里趕到塾師家,孤身等候在門外一個通宵。塾師羞愧萬分,再不敢超過期限。師生們感動于武訓的真摯誠懇,沒有一人再有一刻的疏忽怠慢,學風甚好,教學隨之而相長。
時任山東巡撫的張曜聽說武訓的義行,特地召見之。武訓衣衫襤褸地步行到濟南府。會面時,武訓一面和張巡撫侃侃而談,一面不斷地捻著線頭。他的率真純樸令巡撫大為感動,下令免征義學田錢糧和徭役,另捐銀二百兩,同時奏請光緒帝頒以“樂善好施”匾額。清廷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這本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但是在欽差面前,武訓卻不愿意下跪謝恩,也不愿意穿黃馬褂,說:“義學正,不用封,黃馬褂,沒有用。修個義學萬年不能動?!?/p>
當“樂善好施”的牌坊為他建成之時,武訓若發(fā)狂一般不肯向皇上下跪謝恩!他沖進校舍,對著孩子大聲喊:“你們記牢了,將來長大,千萬別忘了咱莊稼人!”
光緒十六年(1890年),武訓資助了證和尚二百三十吊錢,又在今屬臨清市的楊二莊興辦了第二所義學。
光緒十九年(1893年),武訓搜集與購買了大量的有益圖書,建起了讀書會,專供沒有錢買書的人自由借閱。有時他還攜帶圖書到村鎮(zhèn)的集市廟會上巡回展覽,供鄉(xiāng)親們閱讀。還大量翻印淺顯的學習文章和書籍,免費散發(fā)給農(nóng)民。同一年,朝廷官員、學部侍郎裕德到山東視察,武訓在大街上攔轎募款。裕德捐給他兩百兩銀子。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武訓花了三千吊錢于臨清御史巷辦起第三所義學,取名“御史巷義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