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李安對普羅克斯的中篇小說的再現(xiàn)確實要在某種程度上感謝酷兒電影,但它以非同尋常的方式超越了這種電影體裁,而且電影本身也不止是對男性中心主義的再現(xiàn)或批判。西部情節(jié)劇明白無誤地、酷兒電影含蓄隱約地傾向于消費者。就這個方面而言,《斷背山》不屬于這兩個流派的典型。取而代之的是,它試圖從東方哲學(xué)的視角來呈現(xiàn)男性性別。
東方思想可被用于支持性別理論的想法也許看似荒唐。實際上,在涉及性別角色時,東方思想在許多方面都與西方思想一樣僵化。例如,孔子將社會視為分階層的,由五種重要關(guān)系所決定。薩滿教傳統(tǒng)傾向于將性別看作變動的,不大關(guān)注性別角色問題,而儒家思想則高度重視性別及其各自的角色,同性戀傾向—對于孔子而言完全像對《法律篇》(The Laws)中的柏拉圖一樣—被視為需要加以治療的天生缺陷或疾病。然而,儒家思想中有一支血統(tǒng)使我們得以從道德的意義上去看待性別。我們在孟子的儒家哲學(xué)中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孟子思想中沒有我們在西方思想里所認為的身心二元論。取而代之的是,它從“心”的角度去思考人。與他同時代的儒家學(xué)者告子提出這樣一種觀點:“性”(本性)是純身體的或生物性的概念,藉此可從消費和生育的角度上看待人類??墒?,孟子憑借其“性善”論批駁了這種有關(guān)“性”的生物觀。這在他的那個有關(guān)乞丐的著名例子中做了令人難忘且生動鮮明的描繪:當(dāng)人們以一種令人不快和對人不尊重的方式向乞丐施舍食物時,乞丐拒絕了食物:“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的例子證明,人類的首要興趣不在于食色,而是具有倫理傾向。在西方思想看來,人類的標(biāo)志是意欲立場,我們要始終對世界提供給我們的具有代表性的可能性保持警覺。孟子思想中的對等立場是一種倫理立場,由此,人類會朝著一種倫理方向在世間穿行,人類之間的關(guān)系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倫理動態(tài)形式: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