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人——慈禧皇太后的傳記,作者是與她同時代的兩位英國人,一位是曾任上海租界工部局書記官的《泰晤士報》駐華記者約翰?奧特維?布蘭德,傳記名著《李鴻章傳》的作者,另一位則是在《滿人的衰落》一書中公然聲稱自己與慈禧皇太后有過長達六年情人關系的英國貴族埃特蒙德?白克浩斯。雖然本書的這兩位作者只是聲稱,他們當中的一位“有幸見過一次皇太后”,并曾幫助慈禧的死敵康有為在遭到朝廷通緝時逃亡,但我們也無法斷言二者與慈禧沒有更為親密的接觸。相反,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兩位作者非常貼近慈禧的時代,貼近她本人,他們的作品會具有很大的權威性。
事實上,這部傳記自1910年出版之后即風靡世界,因為它首次以獨特的視野,向讀者展示中國帝制史上最后一位強權統(tǒng)治者與清朝搖搖欲墜的形象,被傳為曠世之作。兩位作者展示了葉赫那拉氏作為一個弱質女人的善變、虛榮、愛玩、貪財、節(jié)嗇、記恨,又深刻揭示了這個女強人精神層面上的男性氣質,如熱愛權力、冷靜沉著、果決明快、熟稔歷史、擅長對洋人玩障眼法等。而對于慈禧備受爭議的問題,如她究竟是慈悲為懷還是殘忍嗜殺,究竟是放蕩不羈還是恪守傳統(tǒng)美德,究竟是愚昧無知還是熟讀詩書、熱愛文藝,究竟是仇洋還是媚外,究竟是迷信還是輕信人言,究竟是保守透頂還是有意維新等,都有獨到的見解和佐證。
把慈禧放在其所受教養(yǎng)、所處環(huán)境之中來考察,來加以評價,是本書的一個特點。作者沒有企圖以民主意識的高標準來要求傳主,而是比較寬容地看待其歷史局限性,因此給人的印象是對這個統(tǒng)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滿族女人褒多于貶,因而民國筆記小說大家徐凌霄、徐一士兄弟認為,“似是書取材,以得之接近西后、榮祿者為多,故大為二者宣傳耳”,并有多處記載失實。例如,本書作者認為慈禧于丈夫咸豐皇帝在世時就參與政務,主持大計;又如,本書記載同治皇帝駕崩后議立新君時,慈禧采用了投票法;又如,本書稱頌榮祿公忠體國,可與曾國藩媲美。凡此種種,徐氏兄弟都認為有悖于歷史事實,甚至不符合常識。這些指責,譯者在此無意于辨其是否合理,只想指出,就連徐氏兄弟也認為,本書中“亦不乏可供史家之參考者,是在吾人分別觀之”。
在譯者看來,清末由于太平天國運動與湘軍的崛起,名臣輩出,其中有我們今天日益給予高度關注的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等人,而我們在探究這些人赫赫事功、步步高升的生涯時,總是會看到有個女人如影隨形地出現(xiàn)在他們的背景上,這個女人就是慈禧皇太后。可以說,研究晚清名臣,就繞不過這個女人,而晚清名臣的建樹,都離不開這個女人的拔擢與支持。除了湘淮軍與太平軍、捻軍與回民軍的作戰(zhàn)和她密切相關以外,左宗棠收復新疆,更是在她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蕆功。而我們過去僅限于將慈禧放在宮闈秘史、道德評判的背景上來考察,而較少探究其治國之術和統(tǒng)治思想,因此,對于這個女人嚴肅的研究與評價,在其逝世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許可以說還是剛剛起步。而本書對于澄清史實、提供研究的角度,確實具有很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