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托我?guī)乇本?。說是書,其實是本薄薄的小冊子,土黃色的封面,草綠色的標(biāo)題,呆萌的字體配上充滿拙趣的插圖,像極了20世紀80年代流行的木刻油印讀物。這樣的裝幀風(fēng)格我相信是刻意為之,因為作者石家豪追憶的正是80年代,確切地說,是1984年的香港。
石家豪是香港畫家,1984年他14歲,正從中二升中三,已脫離童稚的他“開始以少年感知去認識世情”。選擇《一九八四》作為這本“少年札記”的標(biāo)題,絕非嘩眾取寵,實在是因為1984年對于香港來說非比尋常。
這一年,是香港娛樂的“奇情”年。元月7日,劉德華、陳玉蓮主演的《神雕俠侶》上演大結(jié)局,以嚴肅著稱的《信報》用了半版娛樂消息做報道。還是在年初,譚詠麟出版大碟《霧之戀》,一躍成為最受歡迎男歌星。再往后,張國榮憑借“Monica”一曲大熱,與阿倫漸成分庭抗禮之勢,梅艷芳獻唱《似水流年》紅遍香江,陳百強、林子祥、葉倩文、梁朝偉佳作迭出,來自東瀛的“安全地帶”和來自西洋的邁克爾·杰克遜與Wham樂隊輪番登場,讓少年石家豪的世界草長鶯飛、春色無邊。
這一年,還是香港政治的分水嶺。兩年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鄧小平堅決表示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quán),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lián)合聲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簽署,從此“香港前途被定了局”。雖然“馬照跑、舞照跳”,但畢竟是換了人間。
以娛樂開場,以政治收官,如果說這一年的終場鑼聲讓香港人在霓虹閃爍的花花世界里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氣氛,那么內(nèi)地人則恰好相反,持續(xù)經(jīng)年的教條生活正被來自港臺的娛樂風(fēng)潮吹皺一池春水。
1984年夏,父親從溫州出差回來,10歲的我和12歲的哥哥跑到汽車站去接站,遠遠看見父親肩頭扛著一個大紙箱,不由得內(nèi)心一陣狂喜,沒錯,里頭正是海上走私進來的彩色電視機。當(dāng)時縣城電視臺正在連軸播放83版的《射雕英雄傳》,因為這臺14寸的歐力安,我們家毫無懸念地成為街坊鄰居的娛樂朝圣地。
1984年轉(zhuǎn)眼過去三十年,這期間,香港和大陸都經(jīng)歷了太多的風(fēng)波和節(jié)點。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人們一直密切關(guān)注著1984年,這一年如期而至,而喬治·奧威爾關(guān)于1984年的預(yù)言沒有成為現(xiàn)實,憂慮過后的美國人禁不住輕輕唱起了頌揚自己的贊歌?!钡遣ㄆ澛嬲f,人們忘記了,除了《1984》,噩夢還有另外一個版本,那就是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