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高岑也是往往并舉的,但高適,岑參以七言古詩見長,與王孟實在并非完全一路。他們的古詩都帶有諷刺性,而風韻高雅不露鋒芒,含蓄有味,卻與王維有相近的地方。
試看高適的一首: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正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歸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付與東流水。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徊。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羨?陶潛歸去來。
這是他作封丘縣尉時的詩,對當時縣尉之逢迎長官,欺壓平民,都毫不隱諱,表示厭惡。生事一聯(lián),也很夠沉痛。
再看一首: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淚)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燕歌行》)
戰(zhàn)士一聯(lián),諷刺之強烈不言而喻。據他自己說,此詩作于開元二十六年。按前一年,張守珪與契丹作戰(zhàn),岑氏據從軍歸來的人所傳述而作此詩,不但是反抗黷武主義的表示,而且是對不顧百姓疾苦、貪圖立功受賞的邊將加以譴責。與上述一首都是天寶亂前內政邊防腐朽崩潰的預征。王維是個雍容華貴的京官,不見得會感覺到,而高適、岑參卻在外邊飽經憂患,所以在和平的音節(jié)中已經寓有激昂之意了。
再舉岑參的《白雪歌》為例: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大體是兩句一轉韻的,在適當的地方卻仍是四句一韻,好像急管繁弦之中,偶然也停頓一下。這樣就變化莫測,不至于單調了。抒寫悲傷激切的感情,這是最適宜的。
李白
假如王維的詩有佛教成分,那么,李白的詩就有道教成分,王維是詩禪,李白是詩仙。詩有仙氣,總是非人力所能強為的。不過李白也仍有他的師承所自,一是鮑照,一是謝眺,細讀他們的詩,就可以看出??偠灾?,可以證明唐人的詩總離不開六朝的影響,只是唐代的名家能吐棄六朝的糟粕而推陳出新罷了。李白的古風里自己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弊阋娝桓市臑榱?。然而他又說:“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又何嘗不露出對謝眺的傾倒呢?
李白的大部分生命在安史之亂前,眼見過開元盛世,漫游各處,對于祖國山川的壯麗有無限的愛慕深情。他的模山范水,雖本于謝靈運,而大變其面目,寫來帶著橫逸凌云之氣。游山詩到了這步田地,平庸的作手就不能替一詞了。他的《廬山謠寄盧侍御》一首是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