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記

守望公共領域 作者:展江


不知不覺中,我這個進入學界才二十年的“土鱉”(本土高校培養(yǎng)的博士)已經(jīng)被人稱為前輩了,對此我感到幾分慚愧。正如我在前言中說的,可能是由于進入學界以后不斷要教書、譯書和寫文章,眼見十多年里不斷有我個人署名的作品問世,對于名利心本來就不算很重的我的確有點疲憊,因此對于個人出版專著反而不太在意了,或者換一個角度說比較謹慎了,這些都加重了我的拖延癥。

若非史仲文教授的錯愛,將本書納人“新人文叢書”,以及策劃編輯陳卓先生的耐心,本書斷難在今年問世。屈指算來,從史先生倡議到如今正式出版已經(jīng)過去了將近四年,其間我與他多次交往,聆聽他關于世事滄桑和世道人心的高見,受益良多,更感受到他對于學術的那份真誠與堅守。本書忝列“新人文叢書”,實在應感謝史先生的美意。

為了編輯這些寫于不同年代、語境多有變遷、主題不算單一的文稿,新星出版社邀請了熟悉新聞傳播學專業(yè)的張星女士擔任特約編輯,雖至今未曾謀面,但其編輯過程之細心與認真,令我感觸良多。她提出的意見和指謬,體現(xiàn)了難得的專業(yè)精神。

當然,我還應該感謝受到馬克思主義直接熏陶的德國大思想家哈貝馬斯,他的公共領域理論是對新聞傳播學的一大饋贈,也是本書書名的來源。我相信,公共領域的精神是和中國當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公平正義和法治理念相通的。其實,在新聞傳播學界要證明這一點非常簡單,只要上中國知網(wǎng)搜索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十余年來以公共領域理論指導的學術論文已有成千上萬,未來更會綿綿不絕。

2016年4月10日

于北京西城區(qū)新風街1號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