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指的是對某個人物、組織或精神信念的真心誠意、盡心盡力,堅貞如一。
忠誠代表的是全心全意的誠實和服從,還代表著不顧一切的堅定與執(zhí)著。忠誠的人對其信仰和職責有一種歸屬感,這種歸屬感讓他們在困難面前不找任何借口,勇敢面對。
第一節(jié) 忠誠是人生第一品質(zhì)
忠誠代表著全心全意的誠實和服從,還代表著不顧一切的堅定與執(zhí)著。有人說忠誠是一種愛,有人說忠誠是一種能力,有人說忠誠是一種追求……
盡管眾說紛紜,但至少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忠誠的人把團隊利益和他人利益放在了個人利益之上。這樣的精神無論是對軍隊、國家、政黨、企事業(yè)機構,都是不可或缺的。
軍人把“忠誠”一詞演繹得淋漓盡致,因為很多軍人為了忠于自己的祖國、軍隊、信仰而赴湯蹈火,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葉挺將軍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因為才華卓著、品性正直,國共兩黨都很器重他。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身在海外的葉挺將軍毅然回國投身抗戰(zhàn),出任新四軍軍長。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嚴詞拒絕了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在牢房中書寫《囚歌》以明志: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4日,葉挺將軍終于出獄了。出獄后的第二天即致電中共中央,請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3月7日,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以“親愛的葉挺同志”相稱,電告批準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這一切充分印證了葉挺將軍對黨的忠誠。
葉挺將軍于1946年4月8日由重慶飛往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但是其英名遠揚,深受世人敬仰。
葉挺將軍的忠誠,是忠于自身的職責,忠于自己的祖國,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因為有這樣的忠誠,所以他可以嘲笑敵人的威逼利誘,放棄個人的生死安危,喚醒后人的是非良知。
不僅軍人需要忠誠,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應該有忠誠之心,因為這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質(zhì)之一。忠誠不僅能幫助別人,也能幫助自己。因為忠誠的人受人尊敬,走到哪兒都受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