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幕 入境何妨先問俗 (1)

戲劇的味道 作者:黃美序


芝麻芝麻請開門

戲劇的殿堂是個大寶藏,你要知道怎么開門問路,才能進去參觀、尋寶……

對任何藝術的欣賞都必須“入境問俗”,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識,才會“玩”得順利、高興。戲劇欣賞自然也是如此。

其實,戲劇欣賞并不是什么難事。很少人小時候沒有玩過扮家家酒、聽大人講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哪吒三太子》、《小紅帽》、《白蛇傳》、《濟公傳》、《包公案》等等。長大識字后更是極少人沒有看過故事書、連環(huán)畫、小說、電影、電視劇等等。也即是說,實際上我們從小就開始就跟戲?。ɑ蛘哒f構成戲劇的元素)結緣了。我們都喜歡動人的故事——用比較專門的話來說“動人的情節(jié)”,而動人的故事或情節(jié)正是好的戲?。ú还苁?ldquo;劇本”或“演出”)中應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我想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有時候我們看了一部非常喜歡的電影或一出舞臺劇,但是當我們要向朋友推薦,或者是當朋友問它好在哪里時,常常說不出“所以然”來,說不出“為什么我喜歡這出戲或電影”或是“為什么我不喜歡”,好像我們喜歡白雪公主、灰姑娘,討厭她們的后母等等,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沒有任何理由似的。實際上我們也知道,在真實生活中后母也有心地善良的,生母也有虐待自己骨肉的;長得好看的人也有內(nèi)心很惡毒的,長得難看的人也有非常慈愛的。簡單地說,我們之所以常會“以貌取人”,單憑個人的“感覺”來決定一個人是好是壞、是善是惡,是因為我們不自覺地困在某些個人的喜、惡標準里面,不想跳出來(或跳不出來)。藝術欣賞則教我們?nèi)绾翁鰝€人的喜惡,去拓展我們的思維,去和別人交流。

大家都聽過“行話”這個詞吧?“行話”就是每個行業(yè)中的人常用的專有語言,它的好處之一是在交換意見時比較省時、省力、有效。在談論戲劇時也有一些常用的語匯,通常稱為術語,也就是能增加交談效果的“共通語言”?,F(xiàn)在我們先從幾個關于戲劇整體建構的術語開始吧。

情節(jié)與故事(plot and story)

亞里士多德說:“情節(jié)是悲劇的靈魂”(Aristotle,Poetics);我們應該也可以說:“情節(jié)是戲劇的靈魂。”雖然有些當代的大導演認為“劇作家都該死亡了!”也就是說,演出一出戲不必先有寫好的劇本,也不必有所謂的“情節(jié)”。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讀者(觀眾)還是喜愛一個有動人情節(jié)的作品。老生常談的道理并沒有老死。

什么叫情節(jié)呢?一位英國的名小說家兼理論家舉了一個簡單明了好的例子,他說:

a.國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

b.國王死了,然后王后傷心而死。(Forster 93-4)

在a 句中我們只知道國王先死、王后后死兩個“事件”(events)而已——這是“故事”。但是b句還告訴我們王后的死因,讓我們知道這兩個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即國王之死引起王后的悲傷,悲傷引起王后的死亡——這是“情節(jié)”。簡單地說,

“故事”只是依“事件”發(fā)生先后次序的敘述;“情節(jié)”則告訴我們事件之間的因果邏輯關系,也就是事件演變的前因后果。

或者說:

“情節(jié)”是一連串事件的邏輯性的行動和變化,是“過程”的動態(tài)呈現(xiàn)。

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因為兩人的家族是世仇,所以產(chǎn)生一連串的沖突而引發(fā)種種因果性的變化。又如在我們平常生活中一個人與別人結冤,結果被仇人殺死了,那么結冤是因,殺人和被殺是果(如果需要,我們還可以追溯以前結冤的“因”)。反之,如果一個作家描寫一則“兩個男生愛上一個女生”的三角戀愛,最后用跟他們的愛情無關的“突發(fā)意外事件”(如車禍、天災)讓其中的一個男生死掉來結束三角難題,恐怕現(xiàn)代的讀者(觀眾)多不會喜愛和贊賞。為什么?大家不妨試列出你的理由,然后與我們即將要談的“情節(jié)經(jīng)營”一節(jié)中的各點來做個比較,測試一下你的欣賞能力,相信你會比上述那樣的作家高明。

當然,有時候事件本身就是依因果變化進行的。在這種情形下,故事就是情節(jié)。情節(jié)既然是戲劇的靈魂,我們稍后將會進一步去認識這個靈魂的奧秘,現(xiàn)在先來看看人物與行動兩個基本元素。

人物與人物塑造(character and characterization)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稱一個偉大的英雄、偉人為“大人物”,一個市井小民為“小人物”。在談小說和戲劇時,我們稱故事中的那些跟我們一樣能夠思想、說話、做事的人、動物、神仙、器物(如《美女與野獸》中的茶壺、茶杯)等等為“人物”(character,也可稱為“行動者”)。簡單地說,所有故事中有生命的“人”或“非人”都是人物。小說家和劇作家如何呈現(xiàn)或描繪人物的技巧或方法,就是人物塑造(characterization)。

世界上的人有很多類型,如好人、壞人、男人、女人、天才、笨蛋、大人、小孩等等。但是在討論文學創(chuàng)作時,人物常被簡分成“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和“立體人物”(round character)兩種。

(一)“扁平人物”也叫“定型人物”(stereotype 和stock character),如一般在戲劇中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什么精神上的成長或任何性格上的改變、始終如一的人物。通常嚴肅劇中的配角、喜劇中的大多數(shù)人物都是。例如《白蛇傳》中的法海,不管你認為他是一位除妖的有德高僧,還是代表高壓的邪惡,從戲開始到結束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

(二)“立體人物”像一個立體的雕塑,從不同方面看有不同的形象,并且在情節(jié)進行中會有變化,例如在戲開始時是好人,到戲結束時變成了壞人;或者在開始時非常消極,后來變成非常積極。《白蛇傳》中的白素貞在戲開始時是妖,然后成為愛奮斗的妻子和母親。前后呈現(xiàn)一種精神或人格上的成長。

現(xiàn)在讓我們進一步入境去看看與人物有非常密切關系的行動與動機。

行動與動機(action and motivation)

英文中的action 一字通??勺g為“行動”或“動作”,要看用在什么情況而定。簡單地說,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行動。小說家和劇作家就是通過行動來塑造(呈現(xiàn))一個人物,所以人物和行動是一體兩面,分開來談只是行文上的方便。

產(chǎn)生行動的“因”叫做動機(motivation),動機就是推動、促使或停止一個行動的力量與原因。例如復仇常是殺人的動機;男女相愛是結婚的因;許多人求神拜佛(行動)是希望得到神佛的保佑(動機)。通常動機的性質(zhì)會決定行動的性質(zhì),但是也有純正的動機產(chǎn)生不好結果的情形。

作家通過人物的行動來塑造人物,賦予他們生命——讀者(觀眾)則經(jīng)由人物的言談舉止、思想情感的表現(xiàn)等行動因素,去認識人物、判斷人物。所以,戲劇行動和人物的關系有點像是“太極圖”中的陰陽,密不可分,相互作用。下圖略示它們的變化情形:圖中實線加陰影部分代表“人物”,虛線部分代表“行動”。假定圖a、b、c 表示三個同一中心(目的都在呈現(xiàn)同一戲劇主旨)、順時鐘方向進行的“個別事件”,分別以A——A’/B——B’/C——C’為坐標。圖a×b代表“事件一”約進行60度時“事件二”加入;圖a×b×c再前進約60度時“事件三”發(fā)生了。交錯重疊部分表示不同事件中前后呼應的地方,因之產(chǎn)生越來越濃(強)的感人力量?;蛘哒f,戲劇行動越來越復雜,人物個性越來越明顯(或越多面)。

簡單地說,人物(行動者)產(chǎn)生行動,行動呈現(xiàn)人物;沒有人物就不會有行動,沒有行動我們就無法了解或體驗一個人物。行動越俱體、豐富,呈現(xiàn)出來的人物也就越真實、感人。

情節(jié)經(jīng)營的藝術

一出成功的戲必須有動人的情節(jié)、生動的人物、富沖突性的戲劇行動和富有趣味并言之有物的語言、內(nèi)容。但是,劇作家要怎么做才能經(jīng)營出這樣的情節(jié)呢?

常聽人說:要懂得起、承、轉(zhuǎn)、合,寫出來的文章才會通順、感人,不會叫人看不懂。一位西方戲劇家也曾從戲劇名作中歸納出幾點共同原則,稱為“佳構劇”(well-made play)的布局公式,就是情節(jié)的發(fā)展要合情合理,而又有奇峰突起的趣味。雖然現(xiàn)在可能沒有劇作家照這個公式來編寫劇本了,但是一般戲劇家、評論家、讀者和觀眾,大致都喜歡一個合于邏輯、又耐人尋味的佳構情節(jié)。莎士比亞、易卜生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實例。要經(jīng)營出這樣的情節(jié),編劇家需要細心掌握下列幾項:緣起、變承、逆轉(zhuǎn)、匯合,以及構成或產(chǎn)生變承、逆轉(zhuǎn)的沖突因素。

(一)緣起(Exposition)

戲開始時要簡要地鋪陳人物、故事背景和行動方向,有點像我國古典戲曲中的“楔子”。例如京劇《坐樓殺惜》雖是《烏龍院》中的一場戲,因為它時常獨立演出,所以閻婆開場時仍有一個“開場白”,那就是“緣起”。

閻  婆:(念)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老身媽兒娘,只因我的女兒惜姣,性情不好,前幾日與宋大爺吵鬧了幾句,這幾日也不見宋大爺?shù)綖觚堅褐凶咦?,我不免去到大街之上尋找尋找便了?/p>

頭兩行像是一種“點題性的”人生體驗,接下去的獨白一方面介紹她自己是誰,一方面介紹了另兩個劇中人——宋江和她的女兒閻惜姣,以及她現(xiàn)在要去做什么。

一個成功的“緣起”非但提供人物和行動的背景,還常常同時呈現(xiàn)人物的性格。下面以易卜生《群鬼》(Ghosts)的開場戲為例來說明這點?!度汗怼烽_場時天正在下雨,木匠安斯屈來艾爾雯夫人家找他的女兒蕾吉娜。蕾吉娜手中拿著一把空的澆花水壺把安擋在門口。

蕾:(壓低聲音)你要什么?站在那里別動。看你濕淋淋的滿身在滴水!

安:這是上帝的甘霖啊,丫頭。

蕾:是魔鬼的水,我說是魔鬼的水!

安:天哪,你怎么這樣說話,蕾吉娜。(他向前跛了幾步進入房內(nèi))我要說的是……

蕾:別跛著你的濕腳鴨到處亂踩啊,老頭子!小主人正在樓上睡覺。

安:睡覺?都中午了還在睡覺?

蕾:你管不著。

安:昨晚我出去喝了點酒……

蕾:你不說我都知道!

安:哎,丫頭,我們每個人都有弱點……

蕾:當然。

安:……而且你知道這世界上有各色各樣的誘惑……不過,我今天一大早五點半就來做工了。

蕾:好了,好了,現(xiàn)在快走吧。我不想站在這里跟你“幽會”(原用法文rendezvous)。

安:你在跟我什么?

蕾:我不想有任何人發(fā)現(xiàn)你在這里。所以快走吧……出去??!                 

(譯自Peter Watts 英文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